文化自信,在淡定中绽放

文化自信,在淡定中绽放

摘要:优秀的文化与艺术作品,需要时间的“验证码”。好产品自然会有好口碑,文化也一样。过多去吹嘘自己的文化反而是不自信的表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编者按:优秀的文化与艺术作品,需要时间的“验证码”。好产品自然会有好口碑,文化也一样。文化自信,作家需要有担当精神,需要有定力,更需要用一种淡定的心态来面对外界的各种纷纷扰扰,中国作协副主席张抗抗如是说。

采访主持:徐辉冠

采访嘉宾:张抗抗(国务院参事室参事、中国作协副主席)

 

精彩观点:

■ 近年来,我们逐渐进入了一个彰显本民族文化元素,发现并展示本土优秀文化的阶段。这是一个自然发展的过程。文化自信是需要在对比中确立的,要有一个历史的参照系。

■ 每一部优秀作品,都是在作家多年生活积累与思考下完成的。好作品绝对不是快餐式的速成品。写作者若是有速成心态,作品可能就是“速朽”。

■ 优秀的文化与艺术作品,需要时间的“验证码”。好产品自然会有好口碑,文化也一样。过多去吹嘘自己的文化反而是不自信的表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访谈实录:

记者:张委员,您如何理解文化自信问题?

张抗抗:古代中国奉行闭关锁国政策,一九四九年后的几十年,基本处于封闭状态,民众对世界一无所知,那样的政府是很没有文化自信的。改革开放三十年多年来,中国打开国门,开始与外来文化进行交流和碰撞。所以我们今天谈文化自信,必须放在这样一个语境中来阐述。今天的中国,国际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的交叉更为频繁。前期,我们更多的是一种学习、吸收的姿态。近年来,我们逐渐进入了一个彰显本民族文化元素,发现并展示本土优秀文化的阶段。这是一个自然发展的过程。文化自信是需要在对比中确立的,要有一个历史的参照系。 

记者:也就是说文化自信是需要横坐标和纵坐标来映照的。

张抗抗:对,两个坐标一比较,才能真正体现出我们文化的优势。这些年,我国的文学作品越来越多地进入国际图书市场,大多都是由外籍汉学家翻译并由国际上有声望的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当代文学开始进入国际文坛和部分西方读者的视野。比如姜戎的长篇小说《狼图腾》,就被翻译成几十种文字在国外出版,并由外籍导演及其他主创人员来中国协助拍摄这部电影。该片在北美及欧洲放映,得到很高的评价,也获得极佳票房。各种国际文学大奖,中国作家纷纷收入囊中: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刘慈欣获雨果奖、曹文轩获国际安徒生奖,还有王安忆、阎连科、残雪的作品,在世界文坛上都获得了具有相当声誉和影响力的大奖。我们的文学逐渐在国际文坛上有了一席之地。这些成果足以证明中国当代文学的优秀品质,同时也增强了我们的文化自信。

记者:从作家角度讲,可不可以这么说,只有作家拿出扛鼎之作才能让自己的文化自信更加自信?

张抗抗:当然是这样。每一部优秀作品,都是在作家多年生活积累与思考下完成的。好作品绝对不是快餐式的速成品。写作者若是有速成心态,作品可能就是“速朽”。拥有文化自信对于作家个体而言,就是不急不躁不声不响甘于寂寞,沉下心踏实写作,而不是急于求成或四处招摇。这才是有自信的表现。另外,真正有自信的人,也不会轻易贬低别人的作品,那些自吹自擂自我吹嘘的自大狂做派,都是缺乏自信的表现。

记者:现在,外界环境比较浮躁,想创作出优秀作品,板凳要坐十年冷,这需要定力,你怎么看?

 张抗抗:这个在理论上正确,但我觉得也得看每个人不同的情况。有些人你让他坐也坐不下来,你让他不浮躁也不行。每个人做事、作家为文,应该都源于一种内生性的需求,也就是“自律”——我对自己的行为有约束,我对自己的作品要求近苛刻。我因自信所以自觉自律,自律才能“自强”。

 记者:也就是要保持自己对内心信念的那份定力。

 张抗抗:对。这才是真正有自信的表现。如果你自信可以写出超越自己,超越同龄人,甚至超越前辈的优秀作品,那你就会埋头创作不理会世俗的功名利禄。我知道我们有不少好作家就是这样的。文化自信落实到每一个文艺从业者身上 往往取决于作家的个人品质。这个品质不是说道德品质,而是作者个体写作的人生价值观、文学观。如果写作是为了“功名利禄”,从事文学创作这么艰苦的劳动,很难产生恒心与定力。

 记者:这需要耐得住寂寞。

 张抗抗:对,文学创作是很寂寞的。在一般人眼里,这很可能是很没有意思的生活。这对作家个人而言是一种考验,也是一种自我品质的确认。

记者:有没有一种文化担当在里面?

张抗抗:当然,这不仅要有文化担当,还要有时代的担当。

记者:作为一个作家应该有这种担当。

张抗抗:对,要有这种担当意识,但是不能要求所有人都这样。优秀的文化与艺术作品,需要时间的“验证码”。好产品自然会有好口碑,文化也一样。过多去吹嘘自己的文化反而是不自信的表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记者:有了创作的定力和文化自信,如何讲好中国故事对外传播呢?

张抗抗:对外传播的“有效性”很重要。这个“有效”,就是要求作品具有国际视野。不仅仅是简单讲好中国故事,而是你讲的中国故事里面,要有一种全人类都能听懂的声音。这样,你的作品才能对接国际的轨道,才能达成现代社会文化传播的有效交流。

记者:也就是需要赋予作品更多的人类共同价值观。

张抗抗:是的,中国故事不单单是讲给中国人看的故事,而是全人类读者都看得懂并且喜欢的故事,这样才能在全世界范围内更广泛地传播,让全世界人民更多地了解中国,热爱中国文化。展现我们真正的文化自信也就水到渠成。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王梓辰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