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扫墓插“佛托” 门前挂柳枝(4)

清明扫墓插“佛托” 门前挂柳枝(4)

摘要:清明,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五个节气,同时也是我国传统的节日。《淮南子·天文训》中说:“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清明一般是在公历4月5日前后,节期很长,有10日前8日后及10日前10日后两种说法,这20天左右均属清明。这段时间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清明节衍生于春秋,定型于唐,盛行于宋,一直传续至今。这一天,各地有扫墓、踏青、荡秋千、插柳等风俗活动。

清明插佛托,源于满族的柳崇拜。满族及其先民将柳视为圣物。《大金国志》记载,辽代女真人“重五则射柳祭天”。金代女真人清明时分“儿童插柳、祭扫坟茔”,“坟墓遍插‘拂多’以祭。”《清太祖武皇帝努尔哈赤实录》《皇朝开国方略》《满洲实录》等史籍记载的满族先祖布库里雍顺的传说中,也有柳的身影。满族的柳崇拜还突出反映在其它祭祀活动中,如用柳木刻制神偶,俗称“柳木神”或“柳木人”等。

满族人插“佛托”禁止用火,这一传统习俗,与满族祖先对山林的崇拜信仰和对自己生活安全的保护理念有直接关系。“佛托”同时又是抽象的满族民间剪纸作品,具有古拙、粗放的特点,对于研究满族文化和满族生活习俗具有重要意义。插“佛托”,是满族人民长期生活在林海雪原中逐渐形成的一种别具特色的祭奠活动,具有鲜明的民族特性,体现了孝敬祖先、注重礼节、热爱生命的美好品德,也寄托了他们对未来的美好希望。

责任编辑:李天翼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