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兆雷:文化传承与国家治理

摘要:文化必须有一个主体,这个主体就是民族。不同的民族会有不同的文化。中华民族创造中华文化,中华文化又凝聚成中华民族。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进程说明了这个特征。文化有一定共性,也有个性,文化的个性就是这个民族的文化特性。

王兆雷

王兆雷 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印刷、出版,违者负知识产权法律责任)

文化传承与国家治理

文化传承与国家治理

大家知道,世界上有很多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对于中国来说,国家治理的基础是中华民族与中华的文化。中国传统的政治观念讲的是王道,中国传统社会不是封建社会。从黑格尔到亚里士多德,一直到马克思、孙中山,到毛主席,我们可以一路梳理下来,都有自己的社会理想,到底要建成什么样的社会?前面这些先贤和圣贤们都已给我们指引了一些方向。

下面我从国家治理的基础,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开始解读。中国传统社会的教育理念讲的是文武不分途,文史不分家。文化一定有一个主体,这个主体就是民族。由于民族不同就会有不同的文化。中华民族创造中华文化,中华文化又凝聚成中华民族,成为一个更新、更大的民族。中华民族5000年的历史进程说明了这个特征。中华文化一定要有共性,也要有个性。文化的个性就是这个民族的文化特征。中华民族自周朝以来就是一个由多民族凝聚在一起,具有书同文、车同轨、行同伦的文化特征。中间虽然经历过许多历史沧桑、艰难困苦,但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由多民族凝聚而成的泱泱大国,这个国家的主体民族就是华夏民族。

简单地说,就是生活方式、信仰对象、艺术爱好、思想方式、地域文化、语言、文字、文化基础大致相同而凝聚成的一个群体,其中最重要的标识就是文化。这里面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中国人都说汉语,美国人说英语,法国人说法语,这就是文化的一个标识。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德国有一位学者叫斯宾格勒,写了一本书叫《西方的没落》,在欧洲有很大的影响力。斯宾格勒在《西方的没落》一书中认为文化有一种生老病死的过程。同时他认为西方文化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已经到了一个没落的阶段,就要走到死亡的边缘。从第一次世界大战至今,西方的列强抱着一种所谓的民族优越感,认为只有白种人是优秀的民族,其他民族不是野蛮就是未开化的。这种野蛮和未开化的民族,照理该由优秀民族来管理,他们的管理就是军事,他们的经济就是殖民,他们的文化渗透就是基督教。按照这种逻辑,他们到全世界争夺殖民地,而帝国主义内部之间也在争谁是最强者,于是导致了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伤害。  

从现代医学解剖古埃及的人体结构来看,古埃及的人体结构和现代人的人体结构是一样的。由此可以得出结论,人类的进化全在文化的进化和提升,这一点很重要,也很关键。西方近代的政治理论是强权。这是一种典型的强盗逻辑。西方文化是一种霸道文化,是一时之勇。而中华文化是一种仁爱政治,人心向善,是一种恒久文化。中华民族历来没有给这个世界上别的民族造成伤害。从西班牙、葡萄牙、荷兰、英国、德国、法国、美国到现在的发展轨迹看,西方政治呈现一种特点:兴也快,衰也快。英国从日不落帝国,经过两次世界大战,到今天的英伦三岛,也有分裂的趋势,这就可以说明这一点。当年的德国,兴也快,衰也快。到今天的美国,全盛中已经出现衰败的迹象。这一历史轨迹我们要做重点的研究。中国有句古话,“国家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妄战必危”。

责任编辑:李天翼校对:叶其英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