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融通需要大开放理念和全球化视角(2)

资金融通需要大开放理念和全球化视角(2)

——访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特约研究员吴志峰

一方面,我国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融入到全球生产贸易体系中,与欧美日发达国家形成了价值“上环流”,同时也正在与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形成价值“下环流”,在这两个环流中,我国处于承上启下的中枢位置。通过形成价值“双环流”,既要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在产业与资本方面形成良好的循环,又要实现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产业、资本有序对接,这样中国就会成为连接“一带一路”国家和欧美日等发达国家产业、资金、信息的一个中转站。最终实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既能分享中国改革开放的成果,也能促进我国自身的产业升级。

吴志峰认为,我国具有世界上69个产业门类最齐全的工业体系,既有高端制造业技术,也有中低端产业,这不仅可以有效地与沿线国家的产业进行互补,还能帮助各自国家有效地进行产业升级。

在融资上具体如何解决?必须要有大视野,要有大开大合的融资思路。按照吴志峰的设想,需在内外统筹、内外联动的指导思想下,首先建议设立中国国际开发署,统筹解决援助性贷款及其他贷款,要认真借鉴欧美日发达国家的海外开发署的经验。

吴志峰认为,目前,援助类资金属于商务部管理,但与外交部的协调性不够,与发改委主管的国内产业协调也不够。因而援助性贷款应与开发性贷款相结合,形成资金联动。另一方面,通过信用合作走国际市场融资之路。具体办法是通过中国增信的模式。因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信用普遍偏低,风险较正常国家大,在国际市场上融资成本也要高。但是,如果通过与中国的合作,使其增信,就会提高在国际市场的融资能力,降低融资成本。

除此之外,还要推动我国商业银行在沿线国家开设分行或子行,加强货币清算等基础金融服务体系的建设。要更好地服务我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的投资和经营活动,我国的商业银行也必须同步跟进。尤其是在相对落后的国家,其银行体系落后,结算效率低,货币汇率波动大,往往无法满足企业的需求,不利于企业投资和经营。也要帮助沿线国家建立和发展直接、间接融资体系,搭建跨国证券交易所作为融资平台。同时,适度推进我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吸引区域内优质企业到我国进行股权和债券融资,在方便国内资本对外投资、增加对外资本供给的同时,也丰富海外人民币的投资标的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并为后续金融衍生品的发展培育市场基础。当然,还要开发出丰富金融产品和服务的种类,契合沿线国家的融资需求。考虑到沿线各国的社会经济制度差异,我国作为“一带一路”区域内的金融大国,应针对各国、尤其是那些贫困国家的社会文化特点和切实需求,丰富金融产品和服务的种类,提高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定制化、个性化程度。

(记者姜业庆)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