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干部应坚守马克思主义信仰(2)

党员干部应坚守马克思主义信仰(2)

摘要:中国共产党自建立以来秉承着“人民利益大于一切”的目标来“做实事”,大多数党员干部的道德观念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和党的优良传统,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个人信仰的偏离,个别党员忘记了自身的职责并丧失了“党性”。

重塑党内马克思主义信仰的重要意义

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在现阶段是当务之急,为了能够坚定党员干部的精神信仰,摒弃现有的不良之风,助力我国各项事业的不断前行,需要从根源上统一思想、坚定信仰、服务为先、令行禁止,从而梳理好集体和个人之间的利益关系,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稳定发展提供支撑。

深化“以人为本”的施政纲领。“以人为本”的施政纲领是我党的核心理念,需要党员干部在工作中始终心系群众,保证并发挥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同时要通过把马克思主义的抽象理论化为能够给予人们群众人文关怀的内容,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新时期的重建工作,才能让更多的人拥有社会责任感。

回归“平等互助”的社会形态。过度关注于经济发展和数据指标往往会导致一些不好的现象出现,给社会造成不良影响,如“拜金之风”“攀比之风”等,不利于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健康发展。因此,有必要自上而下坚持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加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力和影响力,从而在思想上“回归净土”,社会形态上回归“平等互助”。

强化“不忘初心”的执政目标。共产党建立之初的执政目标是为无产阶级“发声”和“请命”,这与我国传统文化中“为生民立命”的儒家思想相一致。但现阶段有个别党员干部的执政中心和重心有所偏离,因此需要在党内加强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保证每一位党员干部在思想上、行动上始终心系百姓,能够深刻理解自身工作的价值,进而强化我党“不忘初心”的执政目标。

如何强化党员干部马克思主义信仰

在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体系的过程中,纠正不良党风、体察民生民意、深化马列思想、实施利民改革是当下的重点工作。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在党内树立坚定的文化信仰,才能为共产主义事业的发展保驾护航。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始终坚持治党、治国、治军围绕稳定、长效和思想去深入推进,倡导党内改革应以人民需求为基点来进行创新和发展。

首先,应该及时纠正党内的不良作风。经济数据决定了“官帽子”一度成为党内个别官员的论调,这种只注重经济发展而疏于自身建设的思想给党内带来了不良的影响。因此,目前亟需进一步加强党员政治思想教育,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使马克思主义思想和实际工作紧密结合。此外,在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不断规范共产党员的思想和行动,一旦发现不良作风都要及时纠正、严格查处。

其次,密切关注社会民生和百姓声音。在“经济先行”理念的影响下,部分党员干部过度关注于经济数据而忽略了社会民生和百姓声音,这造成了个别官员的执政理念出现偏离。众所周知,经济发展的最终目标是要服务于民生,一旦理念上出现错位必将会出现本末倒置的情况。因此,广大党员干部必须深入群众,及时了解民生困境,想群众所想,忧群众所忧,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将共产党员为人民服务的执政思想贯彻到底,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党和国家的现代化建设目标早日实现。

古人云“人心定、事必成”,而马克思主义信仰对于中国政治、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当前需要进一步坚定党内马克思主义信仰,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核心要义,推动党和政府的“利民”改革取得实效。

(作者单位分别为新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人民大学)

【参考文献】

①胡晓晴:《浅析马克思主义信仰培育面临的文化机遇与挑战》,《中国培训》,2016年第20期。

②孙家荣、王衡:《马克思主义信仰与中国共产党》,《长江丛刊》,2016年第5期。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王梓辰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