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出路在何方(2)

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出路在何方(2)

学习时报:实体经济的转型升级离不开创新,尤其是科技创新,很多企业已经意识到了科技创新对于自身发展的重要引领和支撑作用,纷纷加大了投入。但也有观点认为,目前这种引领和支撑作用体现得并不明显。如何评价科技创新在当前实体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罗文: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提出,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以好。近年来,我国全面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实体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强有力的支撑引领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科技创新成为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的助推器。科技创新的每一次重大突破,往往都会带来一系列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装备,运用这些先进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提升,有利于提升传统产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促进传统产业的高端化发展。以我部开展的两化融合贯标工作为例,贯标企业通过运用信息技术,显著提升了研发创新、生产效率和服务水平,运营成本平均下降8.8%、经营利润平均增加6.9%,综合效益显著增长。

二是科技创新成为新兴产业培育壮大的动力源。当前,全球范围内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愈行愈近,以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得以广泛深入应用,使一系列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例如,当前智能手机、智能电视、可穿戴设备、无人飞机、智能汽车、机器人等新型智能产品日益普及,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智慧物流、数字医疗、远程教育等新兴业态迅猛发展,众包、众创、众筹、威客、个性化定制、线上到线下(O2O)等新模式层出不穷,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三是科技创新成为企业强筋壮骨的增强剂。创新是企业生存的根本,是决定企业发展方向、发展规模和发展质量的核心要素。我国通过鼓励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培育出了华为、中兴、阿里巴巴等一大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知名企业集团。据欧盟委员会2016年12月底发布的“2016全球企业研发投入排行榜”统计,华为的研发投入达到83.58亿欧元(相当于608亿元人民币),位居中国第一、世界第八,超过苹果公司。可以说,华为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创造了其在全球电信基础设施领域的领先地位。

虽然科技创新为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带来了积极的影响,但也要看到,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产业创新能力仍然较为薄弱。一是技术创新能力不强。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成果较少,核心技术对外依存度较高。二是创新资源配置不合理。资金、设备等存在重复浪费的现象,创新载体分散,难以形成合力。三是产业协同创新能力不足。产学研用脱节,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企业有效运用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尚显不足。接下来,还需要继续围绕创新驱动战略,切实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推动实体经济快速发展。

刘志彪:这个问题应该分开来看。首先,从实际的、直接的角度来看,国家对实体经济创新的投入还是比较大的。根据《中国创新指数研究报告》的年均增长率判断,到2018年,研发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将达2.61%,这个数字已经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了,对于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说已经很大了。从产出指标来看,如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整个工业的比重、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GDP的比例,近些年来也一直在提高。此外,国家申请专利的数量,特别是知识产权的数量,也在提高。这都反映出实体经济正朝着创新驱动的方向发展。

其次,从国家统计局历年公布的数据来看,近些年,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概占一半。所谓引领作用,就是说经济增长、产业发展方向要受科技进步作用的支配,从定量的角度来判断,支撑作用已经有了,但引领作用还不够。目前来说,这也是一个正常的情况。因为我国正处于技术的学习与模仿阶段,正处于向自主创新突破的临界点上。中国的企业在工艺等方面创新的进步非常快,只是现在向价值链的高端转型升级的过程中遇到一些条件的限制,比如外资企业在中国企业代工的过程中会在技术等方面进行一定的封锁,在自主知识产权方面有一些限制。所以,中国企业发展正处于一种周期性的低增长阶段,遇到很多的困难,比如资金的困难,而且管理者对继续投入能否取得良好的效果也没有信心。在这种条件下,如果国家能够给予实实在在的支持,使实体经济在早期的学习模仿阶段积累经验,就有可能实现突破,进入到自主创新的过程中去。如果能够实现突破,我们就能进入现代化国家行列,如果不能实现就容易陷入“中等收入陷阱”。从经济学家的视角来说,能否实现突破主要是看国家的人均专利水平,这是最重要也是最直接的指标。

李兴浩:我认为,科技创新在当前实体经济发展中起着根本性的作用。之所以有人认为科技创新的引领和支撑作用体现得并不明显,这是短期和长期的问题。短期来看,可能起不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长期来看,原创性科技创新的提高,才是推动中国实体经济发展的最重要引擎。

实施制造强国战略,文化自信是精神,工匠精神是灵魂,创新驱动是推手,智能转型是路径。所以,我们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以智能制造为核心,推动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等的创新,使创新成为推进制造强国建设的核心力量,最终实现制造业由大变强,成为世界优质产品的标志。

振兴实体经济,企业家责无旁贷。越是在转型升级时候,我们越应该呼唤企业家精神,注重企业创新内核。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