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共产党人的文化自信

论中国共产党人的文化自信

摘要:我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都植根于文化自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宣传革命文化、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继续巩固和完善道路、理论和制度自信的必由之路。坚定的文化自信是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领导中国人民克服任何艰难险阻奋勇前进的精神支柱。中国共产党人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文化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对中国共产党来说,文化自信不是一个纯学理问题,而是一个事关中国革命、社会主义前途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问题,也是一个事关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大问题。作为中华优秀文化继承和发展者的中国共产党,不仅对自己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充满自信,而且对在长期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同样满怀自信。中国共产党人的文化自信既是一种对民族力量的自信,也是一种对党的力量、对人民力量的自信。坚定的文化自信是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领导中国人民克服任何艰难险阻奋勇前进的精神支柱。中国共产党人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文化自信。中国共产党是领导国家事业发展的核心力量,也是当代中国改革开放的领路人。中国共产党人应该在坚持文化自信上发挥示范、表率作用,激励全体党员和全国人民。

历史经验证明,一个没有自信的民族,是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一个没有自信的军队,是不可能战胜敌人的。共产党亦是如此。号称共产党但没有自信,最终必将是一个党心涣散没有凝聚力没有战斗力的党,会逐渐失去它在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中一些曾经拥有大量党员而且在政治舞台上起过重要作用的共产党,而今在世界政治中变得无足轻重,就昭示了这个道理。苏联共产党这样一个党员众多、执政70多年的党,最后自行宣布解散。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失去了继续领导的信心。这个自信丧失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丧失了对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的信仰,完全倒向西方资本主义和新自由主义。

中国共产党人有最充分的理由坚持文化自信

中国历史上,汉代雄风,盛唐气象,两宋文化之高度,展示了中华文化的灿烂辉煌。明初郑和率领200多艘海船、2.7万多人七下西洋,充当传递和平之音的友好使者而不是入侵者,这是何等的自信。即使清初康乾时代,中国仍然是西方不可小觑的东方泱泱大国。

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面对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和各种不平等条约敲骨吸髓的掠夺。在中华民族面临存亡危机的同时,也出现了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的危机,其重要表现就是丧失民族自信心,认为中国一切不如人。但是继承优秀文化的中华儿女仍然怀着对民族的自信,奋起抗争。中国近代史上不乏这种志士仁人。秋瑾的著名诗句:“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慷慨激昂,悲愤泣血,它代表了身处民族危亡之际的一批中华优秀儿女,前仆后继、以命相搏、救亡图存的爱国主义精神。爱国主义精神就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中国共产党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近代历史上中华优秀儿女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中国共产党在90多年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中,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为中华民族的复兴作出了伟大贡献。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坚持战斗,在战斗中失败,在失败中战斗,揩干牺牲同志身上的鲜血,继续前进,直到胜利,就是因为中国共产党人充满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

中国共产党人的道路自信深层次蕴含着文化自信

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从挫折和教训中逐渐摸索出一条适合中国自己的革命道路。这条道路不同于苏联十月革命依靠城市武装起义的道路,而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信只有这条道路才是中国革命的胜利之路。当时革命根据地虽偏处一隅,处于敌人重重包围之中,但中国共产党人从未失去信心。“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八个字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革命道路充满自信的宣言。

长征时期,前有阻击,后有追兵,爬雪山过草地,几至弹尽粮绝,可红军仍然充满必胜信心。没有信心,从南到北,边走边战,横跨十四个省,历时两年的长征,是不可想象的。毛泽东的《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豪迈乐观、令人振奋的诗句,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舍生忘死、不怕牺牲、对革命必胜的信心。没有信心,就走不出草地、爬不过雪山。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帝国主义使用突袭惯技,占我东北,后又发动“七七事变”,当时“抗战必亡”的亡国论甚嚣尘上,全国上下弥漫着一种失败情绪。敢于担当的中国共产党,鲜明地打出了坚决抗战的旗帜,点燃了全民族抗日救亡的火焰,成为支撑中华民族抗战希望和信念的中流砥柱。毛泽东的《论持久战》就是代表中国共产党人这种自信的光辉著作。

在中国民主革命时期实践中产生的革命文化,就是这种民族自信心的文化凝聚,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要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革命文化是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任何公正的人,包括西方一些有良知的观察家都不得不承认,与清末不断割地赔款、视洋人如虎相比,与北洋时期军阀混战、各自依洋人以求靠山相比,与国民党统治时期民生凋敝、经济落后、政治腐败相比,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胜利和中国的和平崛起,打破了长期处于主导地位的“西方中心论”,使中华民族生气勃勃的民族生命力和文化自信力得以重新焕发。

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和文化背景,往往影响着这个民族的发展道路,尤其是在面临革命变革时期的道路选择时,表现得更为明显。中国共产党人90多年里所选择的道路,与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密不可分。中国共产党人的道路自信和文化自信是紧密相连的。革命时期我们有中国革命道路必胜的自信;抗战时期我们有中国抗日必胜的自信;社会主义时期我们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这些都是基于我们的文化自信。我们深信,既有马克思主义指导,又植根于中华优秀文化的中国共产党人,完全有能力有信心选择与自己国情相适应的正确道路。

道路自信从深层次来说就蕴涵着文化自信。事实上,各国有各自不同的发展道路,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发展模式,更没有唯一的模式。西方发展道路是由西方国家自己的历史和文化所决定的,而不是为世界提供模式,也不可能提供模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愿意借鉴人类一切文明成果,但不会照抄照搬任何国家的发展模式。中国的改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只有走中国人民自己选择的道路,走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最终才能走得通、走得好”。我们对自己选择的道路充满自信。这个自信不是高调空谈,它充分表现在中国道路取得的丰硕成果上。

有人提出中国应该走世界人类文明发展的共同道路,走所谓的“世界文明之路”,在他们看来,西方的道路是世界文明的普遍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脱离世界文明,是沿袭自秦始皇以来中国封建社会的专制主义之路,是自外于世界潮流的道路。为什么西方资本主义道路就是世界文明之路,就是人类的共同道路,而一个有自己历史传统、自己文化传统、自己国情的中国,就不能走自己的道路呢?中国民主革命时期,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不是走通了吗?中国革命的胜利就是革命道路正确的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吗?当代中国的现实就是证明。中国由原来一个一穷二白的国家,成为当代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高铁之长是世界之最,中国各种基础建设、科学技术发展不都是明摆着的吗!不愿听是聋子,不愿看是盲人。政治上的偏见,必然导致政治上耳聋目盲。

鞋子穿在自己的脚上,合不合适自己最清楚。我们为什么要把评价鞋子是否合自己脚的话语权,交给别人呢?以西方人的偏见来衡量中国道路的对错,实际上就是像用别人鞋子度量自己脚上的鞋子是否合脚一样荒谬。中国有“郑人买履”的寓言,那是宁愿相信鞋样而不相信自己脚的蠢人,这种蠢人用当代话说是教条主义,而以西方道路来评论中国道路也是一种教条,不过不是土教条而是洋教条。说轻点,是食洋不化,说重点,是“西方中心论”的流毒未消。

责任编辑:王妗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