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军兴军的必由之路(3)

强军兴军的必由之路(3)

——学习贯彻习主席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系列专家访谈

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成效显著,但也必须看到任务依然艰巨,不可懈怠

记者: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是重大的战略性举措,目前已取得了什么样的成果,还需要在哪些方面继续努力?

毕京京: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以来,所取得的成果是重大的:一是实现领导掌握部队和高效指挥部队的有机统一,形成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格局。二是抓住治权这个关键,构建起严密的权力运行和监督体系。三是部队规模结构和力量编成改革部署展开,我军从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转变扎实推进。四是充分发挥创新驱动发展作用,培育战斗力新的增长点。五是人才发展体制和政策制度创新稳步推进。六是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进一步融合。这次改革,赢得了全党全军全社会的高度赞誉,在国际上也产生了强烈反响。

周立存:我谈谈推进改革工作需要用力的几个方面。

一是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涉及的利益面更广、遇到的具体矛盾问题更多。比如,有些单位撤并降改,直接影响官兵的进退去留;有些部队调整转隶,不少干部家属就业、子女入学面临新问题等。对此,一方面,要加大思想教育力度,另一方面,要制订出台配套的政策制度,积极化解改革中的具体矛盾问题,努力做好一人一事的工作。

二是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思维模式和工作方式。这次军队改革创新程度、复杂程度前所未有,不仅打破了长期实行的老体制,还对军队整个力量体系结构进行重塑,有些同志可能一时转不过弯,思想认识还没有达到自觉自为的状态。因此需要进行多次头脑风暴,尽快立起与新的体制结构相适应的新思想新观念新理念,打开工作新局面。

三是进一步清晰界定各级职能划分和权责边界。军队新的体制架构已经确立,为保证新体制高效有序运行,需要清晰具体地规范各级各部门的职责划分、相互关系和工作机制。同时在界定各级职能定位、职责权限的基础上,拉出各部门、各岗位的职责任务和工作规范清单,确保各级按照新体制新编制有序运行。

四是进一步加强改革推进工作的督导和检视。一方面,确保改革的目标和方向不能偏,改革的部署和任务不走样,改革的各项要求和标准不能降。另一方面,应针对新出现的一些矛盾和问题进行二次创新设计,确保改革蹄疾步稳,始终沿着正确的轨道前行。

记者:对于推进军队规模结构和力量编成改革,以及理顺各种关系,切实形成能够打赢信息化战争、有效履行使命任务的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专家们有哪些期待?

王晓光:我有这样几点看法。

一是进一步优化兵力规模构成,建立精干高效的现代化常备军。新形势下,衡量一支军队强不强,不但要看规模,更要看质量。我国幅员辽阔,边境线长,军事斗争任务十分繁重,军队需要保持一定规模。同时,随着武器装备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国防动员系统更加完备,适当裁减军队员额,既符合实际,也完全必要,但关键还在于练好内功。可以期待,兵力规模构成改革优化后,我军的官兵比例、机关和部队比例、作战部队和非战斗单位比例会更加科学合理,整体战斗力将得到显著增强。

二是进一步优化力量结构布局,建立适应信息化战争要求的联合作战力量体系。联合作战成为现代战争的基本形态,信息主导、体系对抗的特征日益突出。必须强化体系建设思想,统筹传统作战力量与新型作战力量建设,统筹作战力量与支援保障力量建设。我们期待,通过改革,在军兵种结构上,改变我军长期以来陆战型、国土防御型的力量结构,能够更好地支撑国家安全战略和军事战略的实现;在军兵种内部力量结构上,传统力量与新型力量比例会更加科学,作战体系的短板弱项得到有效弥补,特别是打赢信息化战争需要的新型兵种部队、战略能力得到显著加强。

三是进一步优化作战部队编成,建立具备多种军事能力和广泛适应性的部队。信息化战争条件下,模块化编组、积木式组合、任务式联合,已成为现代化军队编成的基本趋势。我们期待,通过改革,作战部队的指挥层级将得到压减,编成得到充实,合成化模块化程度大幅提高,作战编组和部队运用的适应性显著增强,部队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将产生质的飞跃。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