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个问题读懂《共建“一带一路”》成绩单(2)

九个问题读懂《共建“一带一路”》成绩单(2)

摘要:3年多来,“一带一路”从无到有、由点及面,在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等重点领域,务实合作不断推进,促进沿线各国繁荣发展。

问题六:“一带一路”做出了哪些世界贡献?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三年多来,取得了什么样的成绩?为世界做出了哪些贡献?这也是《共建“一带一路”》能够系统回答的问题。

3年多来,“一带一路”从无到有、由点及面,在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等重点领域,务实合作不断推进,促进沿线各国繁荣发展。在世界经济增长乏力,传统增长引擎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减弱,全球化面临新的艰难险阻,符合全人类利益的开放合作理念面临威胁的大背景下,“一带一路”为稳定世界经济、促进全球发展做出了无可替代的贡献。

——政策沟通: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同打造了高层互动、战略对接、双多边机制、“二轨”对话及交流合作等从官方到民间的多层次合作机制,并且努力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发展规划对接。让各国的发展规划与全球的发展相互融合,形成人类命运共同体共享的发展愿景。

——设施联通:从中老铁路、匈塞铁路、印尼雅万高铁、巴基斯坦白沙瓦至卡拉奇高速公路、比雷埃夫斯港、瓜达尔港等标志性项目,到中俄原油管道、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中俄天然气管道东线等能源设施联通,从对接建设规划到衔接质量技术体系,从促进运输便利化到打造信息网络,促进跨国跨区域互联互通,让发展中国家成为全球化的新动力,从而升级了全球化的“版本”。

——贸易畅通:在全球贸易持续低迷的背景下,2016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货物贸易总额9478亿美元,占同期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的25.7%。与沿线国家服务进出口总额1222亿美元。“一带一路”上的贸易发展,与全球经贸总额的停滞甚至下降形成鲜明对比,起到了国际贸易稳定器的作用。此外,“一带一路”上的产能与投资合作也在不断扩大,截至2016年底,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的20个国家正在建设56个经贸合作区,累计投资超过185亿美元。2016年,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145亿美元,占同期对外投资总额的8.5%,新签署对外承包工程合同额1260亿美元,增长36%。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投资来源国,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资金融通:截至2016年底,中国倡议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已为9个项目提供了17亿美元贷款;中国出资设立的丝路基金,已签约15个项目,承诺投资额累计约60亿美元。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22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本币互换协议,总额达9822亿元人民币。人民币成为全球结算量第三大货币,仅次于美元和欧元,成为全球实体经济的稳定与发展不可或缺的支柱。

——民心相通:教育、文化、科技、旅游、卫生、救灾援助和减贫等多层次、多领域人文交流合作不断推进,形成文明互学互鉴和文化融合创新平台。中国每年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1万个政府奖学金名额。截至2016年底,中国在沿线国家设立了30个中国文化中心,新建了一批孔子学院。可以说,“一带一路”带来的民心相通,对世界来说有着“新一轮文明复兴”的意义在内。

可以说,正是三年多来这么多的进展,才使全世界看到“一带一路”有着长远的未来。

问题七:“一带一路”要做什么?

“一带一路”的宗旨是共同繁荣发展。发展内涵深邃、外延广阔,不仅包括经济发展,还包括可持续发展、海洋发展、文化发展、人类发展等。因此,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中,我们要积极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能、经贸、金融、海洋、绿色环保、人文交往等各个领域的合作,以实现全球共同繁荣发展。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发展的基础。因此,要以基础设施建设先行,促进道路、能源、通信联通,统合质量技术体系标准,实现全球零障碍互联互通。

贸易投资是发展的引擎。因此,要进一步提高经贸往来水平,构建自贸区网络,为经贸往来提供更多便利,促进跨境经贸大发展。

产能合作是发展的推力。因此,要开展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建立相关工业园区,实现全球资源的合理配置,推动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与世界经济的复苏增长。

金融合作是发展的保障。因此,要对接、创新金融合作机制,深化金融机构及金融市场合作,扩大本币互换与跨境结算,加强金融监管,以金融服务撬动更多资源服务“一带一路”建设。

21世纪的发展,是“绿色的发展”,是可持续的发展。要积极开展水利合作、林业、野生物种保护、绿色金融等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促进全球可持续发展。

21世纪的发展,是“蓝色的发展”,是海洋经济的发展。要以节点港口建设为基础,加强海上航路的合作,发展海洋经济,加强与沿线国家在海上执法、防灾减灾、海洋科技、海洋生态系统保护等方面的合作。

21世纪的发展,是“彩色的发展”,是共同的人类发展。要通过教育文化合作、科技合作、旅游合作、卫生健康合作、救灾、援助和减贫、签证互免等合作举措,推动全球人文交流,促进人类发展,实现文明融合与创新。

共建“一带一路”,将不断深入地推进多个领域的国际合作,实现全面、均衡、可持续的共同繁荣发展。

问题八:“一带一路”合作参与方都有谁?

通过开展有效的合作和沟通,培育相互信任,协调发展战略。三年多来,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不断推进合作,积极利用现有机制,不断创新合作机制,有力推动了区域和跨区域合作,与各国和相关国际组织建立了普遍的共识,形成了多层次的合作网络和机制。

一是在在高层互访的引领下,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加强互信,积极拓展合作领域。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3年9月至2016年12月期间访问40多个国家的多个场合都提出了共建“一带一路”的倡议。多个国家和区域组织热情回应,表示支持“一带一路”建设的相关政策规划。

二是中国推动“一带一路”倡议积极与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长期发展战略实现对接。通过发展战略的对接,中国同相关国家和国际组织一道,携手打造“绿色丝绸之路”、“健康丝绸之路”、“智力丝绸之路”和“和平丝绸之路”,造福相关国家和人民。

三是围绕“一带一路”倡议,中国积极强化双边和多边合作,建设一批合作示范,取得重要进展。在“一带一路”发展形成互信友好、充满活力的“朋友圈”,带动了更多国家和地区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四是发挥各层次国际交往渠道的建设性作用,推动各国间的经济和人文交流,实现推动民心相通。以此不断总结“一带一路”建设的进展和经验,进一步凝聚合作共识,巩固良好的合作态势;并深化伙伴关系,实现联动发展。

问题九:“一带一路”通向何方?

“一带一路”是一项系统工程,其蕴含的“共商、共建、共享”合作理念。不仅在实践中体现了人类文明互鉴相向而行的现实场景,而且从根本上阐释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未来指向。

“一带一路”是中国与世界分享繁荣发展机遇,统筹国内国际发展全局的总体倡议,体现了中国与各国实现友好合作与互利共赢的愿望和诉求,彰显了彼此于文化层面互学互鉴、和谐共生的博大理念。

“一带一路”文明互鉴相向而行,诠释着互尊互信的发展理念、互利共赢的经济图景和包容互鉴的文化内涵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共演。中国愿同世界各国一道,朝着互联互通的发展目标,在经济、文化上实现更加开放、更高层次、更大范围的合作,在“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下,共同打造互信、相融、包容的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生态共同体,逐层延伸,并最终通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最高目标。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一带一路”解读课题组课题组成员:王文、贾晋京、陈晓晨、相均泳、曹明弟、陈晨晨、卞永祖、程诚、杨凡欣、程阳、展腾、周西蒙、刘典、张岩、艾玮宁、关照宇、郭靖媛、吴永媚)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王梓辰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