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历史使命 回应时代召唤(3)

牢记历史使命 回应时代召唤(3)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

③ 坚定文化自信,努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任何一个国家的哲学社会科学都是其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就是要“在指导思想、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之所以要强调中国元素,是因为我国的哲学社会科学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这里面既有作为主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也包含着中华传统文化的资源和西学东渐带给我们的国外文明的成果。中华民族的悠久文化传统体现了中国人几千年积累的智慧和知识,是世界文明的一个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说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我们只有确立文化自信,积极主动地继承中华文化的优秀基因,才能不忘根本,真正推进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也只有在此基础上,我们才能推进中华文化在当代社会的创造性转化,与其他文明体系一道促进全人类发展。

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既要解决好“继承性、民族性”问题,同时也要注意体现“原创性、时代性”和“系统性、专业性”。这方面尤其要关注几个问题:其一,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由此就会不断涌现许多新问题,仅仅依靠以前的经验、方法不足以彻底解决。这就需要我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问题为导向,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挖掘新材料、新内容,提出新思路、新理念、新方法,提炼出有学理见解的新理论、新学说,努力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的创新和发展。其二,在注重国家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研究的同时,我们还要注意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自身的建设,不断探索学科发展的内在规律,学习用学术语言总结和概括在实践中获得的经验和做法,真正使建言献策与述学立论达到内在统一。其三,要注意学科体系建设均衡发展的问题,突出重点学科和应用学科的同时,不应忽视对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的培养和支持,要使我们的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相辅相成,让我们的学术成果既有为现实服务中的实践价值,也有传道授业解惑的学术意义。

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给哲学社会科学创造了良好环境,为我们理论创新、学术繁荣提供了源头活水。“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我们只有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不畏艰辛、潜心研究,努力揭示我国社会发展、人类社会发展的大逻辑大趋势,用发展着的理论去指导发展着的实践,才能真正做到“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积极为党和人民述学立论、建言献策,担负起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我们一定响应总书记的号召,认清自身的历史使命,不辜负时代的召唤,用我们的智慧和汗水激发出哲学社会科学的时代活力,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特聘杰出人文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