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农村扶贫形势与未来策略转向(2)

当前农村扶贫形势与未来策略转向(2)

新时期我国扶贫策略要点前瞻

制定新时期扶贫阶段性战略。贫困问题的转型性与动态性,决定了我国扶贫策略的转变和形成,也将是一个缓慢和不断调整的过程,需要根据减贫实践和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分三个阶段制定。第一阶段,即脱贫成果巩固期,以延续原有的扶贫政策为主,进一步夯实脱贫成果,完全解决生存贫困;第二阶段,扶贫新战略确立期,制定新的贫困标准和减贫机制,形成国家减贫的制度基础,基本解决发展贫困;第三阶段,扶贫新战略稳定推进期,完善国家减贫政策制度化建设,重点解决可持续发展贫困。

设立整合资源的扶贫职能机构。当前,涉及扶贫的各个领域分散在不同的政府部门,各部门按各自规划分配使用扶贫资源,政策目标和资源投放方向互不相同,“撒胡椒面”现象依然存在。这种扶贫资源的碎片化管理体制与扶贫工作要求整体性推进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需要通过设立中央到地方垂直管理的扶贫与社会救助机构,整合优化扶贫职能,制定科学、长远的扶贫综合治理规划。

塑造和提升应对致贫风险的能力。城乡社会公共服务不均衡,正在成为农村贫困的主要原因,农村社会保障往往不足以抵御风险,需要针对这一贫困发生机制,寻求更有效的返贫策略。应将扶贫关口前移,加快推进城乡均等化服务,清除户籍歧视的制度安排,将更多资源投入到提升农村教育和健康水平方面。应把提高人的素质作为脱贫减贫的治本之策,提高贫困个体自身获取收入、预防和应对贫困风险的能力,而不是在其陷入贫困之后再进行扶持和救助。

形成贫困综合长效治理方式。新的贫困需要新的治理方式。建议2020年后,国家层面不再出台统一标准,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自主确定城乡统一标准,并随经济社会发展适时调整。可按照收入的绝对水平或收入水平,将一定比例的群体视为收入贫困人口。此外,还应广泛结合如“一看房、二看粮、三看劳动力、四看读书郎”等非收入指标,将贫困识别逐步扩展到能力、发展、文化和环境层面。山区、边远地区、少数民族聚居区仍将是扶贫的重点领域,应继续把贫困自然村落作为消除“贫困死角”的综合治理单元,而针对每一个贫困家庭采取针对性的帮扶措施,将成为未来扶贫工作的重要内容。积极开发减贫“新动能”,通过释放生态红利,增加贫困人口物质、文化、社会、经济等方面的财富存量,同时通过制度创新,推动城乡扶贫体制融合,在城乡间统一分配和使用扶贫资源。最后,要树立全社会对公益扶贫的信心,打造扶贫公益品牌,使社会扶贫成为国家扶贫体系重要补充。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