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输血到造血:脱贫攻坚增强内生动力
输血更要造血,注重眼前脱贫更要看到长远效益。在谋划扶贫产业时,吉林把脱贫与振兴通盘考虑,把贫困人口和扶贫产业捆绑在一起,引导贫困人口参与生产经营,面向广阔的市场持续发力。伴随着一些产业项目支撑能力的不断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也在不断增强。
在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和龙市南坪镇高岭村,驴园和貂园等养殖项目的扩建工程正在热火朝天地进行。驻村第一书记、和龙市国税局干部金昌权告诉记者,这个村把产业谋划在外、谋划在远,养驴项目已经与国内知名药厂签订协议,扶贫项目具有了持续增收的能力。
去年,延边州共建设特色产业园区96个,建设各类绿色有机水稻、棚膜蔬菜、中药材等生产基地234个。延边州扶贫办主任李树斌表示,富民产业培育不仅成为当地脱贫攻坚的重要一环,也成了当地振兴发展的助推器。
“一县一品,一村一业”,在一些贫困地区,因地制宜发展起来的扶贫产业显现出蓬勃生机,不仅让贫困地区渡过了难关,也让这些地区找到了长远发展的金光大道。
2016年,吉林省支持贫困村和贫困户因地制宜发展特色林果、中药材、蔬菜、杂粮、特色养殖及农畜产品加工等产业,共发展产业项目达3238个,带动贫困户10.7万户。其中,仅光伏扶贫就新建村级电站271座,新建大型集中电站7座,覆盖贫困户2.8万户,户均增收3000元。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