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连山:又到端午时,诗词歌赋中觅粽香

——端午与文学

摘要:节日是人对于时间的特殊想象而造成的,文学也是通过艺术想象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所以二者具有天然的联系。这种联系分为三个方面:第一,人们通过文学想象来解释节日的起源;第二,人们通过文学来描述节日;第三,文学表现了节日期间的个人情感。来自北京大学中文系的陈连山教授,将从以上三个方面为网友们解读文学与端午节的关系。又一年端午将至,让我们跟随陈教授,去寻觅诗词歌赋里的粽香!

QQ截图20150818094132

陈连山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民间文学教研室主任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印刷、出版,违者负知识产权法律责任)

点击观看完整视频

点击观看分段视频

《白蛇传》中的端午节习俗  

观众朋友们,大家好!端午节又来了,今天我们换一个角度来谈一谈端午节——端午节与文学。节日是我们对于时间的一个特殊想象,在自然的时间里,三百六十五天每天都一样,但是我们通过文学、艺术想象,从三百六十五天里选择一天出来,于是五月初五成了端午节。所以节日是一种我们对于时间的文化想象。文学是通过艺术想象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是这样一种文化产品。因此节日这种关于时间的想象和文学对于生活的艺术想象有天然的联系。那么,文学与节日都有哪几种联系呢?一般有三个方面:

第一,人们通过文学想象来解释节日的起源。比如,春节为什么放鞭炮?据说有一种叫“年”的凶猛怪兽,每到腊月三十就要来吃人,危害百姓。大家通过守岁防止它危害人,通过贴门神防止他进家门,更重要的是通过放鞭炮把它吓跑。人们通过这样一个民间传说,来解释了春节放鞭炮的起源。这就是通过文学想象来解释节日起源,是节日与文学的一种关系。

第二, 人们用文学的方式来描述节日。人们通过文学来表现节日,描述节日,为节日添加了很多文学想象,增加了很多故事。比如宋朝王安石描写春节的诗,叫《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首诗他就描写了春节期间,大家喝屠苏酒、放鞭炮、换对联、贴春联的习俗。这就是对节日的描述。

第三,文学表达了节日期间人们的感情,以及对生活的感悟。举一个例子,唐朝著名诗人王维有一首诗叫《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就是抒发他在过重阳节的时候,思念兄弟的情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以上三个方面是我总结的节日与文学的关系。接下来我就从这三个方面来谈端午节与文学的联系。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李天翼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