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连山:又到端午时,诗词歌赋中觅粽香(8)

——端午与文学

摘要:节日是人对于时间的特殊想象而造成的,文学也是通过艺术想象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所以二者具有天然的联系。这种联系分为三个方面:第一,人们通过文学想象来解释节日的起源;第二,人们通过文学来描述节日;第三,文学表现了节日期间的个人情感。来自北京大学中文系的陈连山教授,将从以上三个方面为网友们解读文学与端午节的关系。又一年端午将至,让我们跟随陈教授,去寻觅诗词歌赋里的粽香!

“沅江五月平堤岸流”,他说沅江这个地方到了农历五月的时候,江水暴涨到跟河堤都相平了,汛期已经到了。“邑人相将复彩舟”,邑人,就是乡村的人。乡村的人们彼此帮助,大家一起把龙舟抬到江边,放到江里去,准备进行龙舟竞渡。浮彩舟,这个“彩舟”就是龙舟。为什么说彩舟就是龙舟呢?老百姓生活里边用的船是不加色彩的。因为节日的需要,才会给船加彩色,所以彩舟应该就是龙舟。

“灵均何年歌已矣,哀谣振楫从此起”。灵均,是屈原的字。屈原出生之后,他的父亲给他取了名字,《离骚》中写道:“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我父亲给我起了一个名叫正则,给我起了一个字叫灵均。“灵均何年歌已矣”,屈原是哪一年停止了唱歌,停止了赋诗?停止唱歌的含义是什么呢?就是投江自尽了。“哀谣振楫从此起”,“哀谣”是老百姓哀悼屈原的歌谣,老百姓唱着歌谣,划着桨,那就是进行龙舟竞渡。“从此起”,接上一句“灵均何年歌已矣”,老百姓唱着歌,划龙舟进行竞渡,是从屈原去世那个时候开始的。所以,前四句是追溯端午节起源的传说。

“扬桴击节雷阗阗,乱流齐进声轰然”。这里正式进入描述龙舟竞渡的情况了。“扬桴击节”,每个船上都有鼓手,鼓手扬起鼓槌,按照一定的节奏敲鼓,敲鼓的声音像雷声一样震天动地。“乱流齐进声轰然”,龙舟都冲破了水流,一起进发,发出轰轰然的声音,声音也非常响。

“蛟龙得雨鬐鬣动,螮蝀饮河形影联”。“蛟龙”是传说中河里的一种龙,通常“蛟龙”是不太好的龙。好的龙,我们一般简称龙或者赤龙。蛟龙一般是指可能会引发洪水的龙。所以蛟龙得到了雨,本来是在划船的,怎么会突然要下雨?就是划船的时候扬起的水,像下雨一样。蛟龙得到这个雨点很振奋,“鬐鬣动”就是它身上的毛发都开始抖动了,它被划龙舟的活动惊动,也开始发威了。“螮蝀饮河形影联”,“螮蝀”是古代神话里想象的一种动物,据说下雨的时候,螮蝀就会出现,它会把头和尾都伸到河里去戏水,这是什么东西呢?下雨之后,两头都挨地,这是彩虹。古人不懂彩虹这种自然现象,认为是一种妖怪。螮蝀这个妖怪,它的头和尾似乎都连在一起了。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划龙舟的时候扬起的水花,激起的水雾,形成了彩虹,出现在河面上,这是极度夸张地描写当时划龙舟的热闹场面。

“刺史临流褰翠帏,揭竿命爵分雄雌”。“刺史”就是当地的地方官,刘禹锡做过当地的地方官,所以他应该是指自己。他到河边去拉开了帷幕,就是为整个活动揭了彩。“揭竿”就是把竹竿斩断。“命爵”是什么意思?古代有一些地方喝酒是用竹节,砍一节竹节,然后就做成临时的酒杯。“揭竿命爵”就是砍一段竹竿做成酒杯。爵,就是古代的饮酒器。其实就是把竹竿做出来的酒器分给赛龙舟的人,把他叫来分雌雄。分出的雌雄,前面的船都已经下去比赛了,现在胜负已分。正式的颁奖仪式是由刺史来举行的,他把胜利的酒杯给了冠军,就是通过赏酒来表明谁获得了胜利。    

“先名余力争鼓舞,未至衔枚颜色沮”。首先达到目标的人特别高兴,没有实现目标的人嘴里恨得牙直咬。胜利者兴高采烈,失败者“颜色沮”,就是很沮丧。然后下边还有一个描述,说“百盛本自有前期,一飞由来无定所”。他说龙舟竞渡这事有可能赢,也可能输,这是很常见的事情。划船速度那么快,像飞一样,究竟谁第一的偶然性很大,没有固定结论的。所有的游戏活动,如果事先就知道谁要赢,那这就不好看了。越是不知道最后的结局,就越刺激、吸引人。

“风俗如狂重此时”,“风俗”就是本地的风俗习惯。过节的时候像疯狂了一样,大家都非常看重端午节赛龙舟。“纵观云委江之湄”,大家都跑出来看,因为人太多了,就像天上的云彩降落在江边一样。这是极言人之多,用天上的云彩落了地来形容人多,描写得非常生动。

“彩旗夹岸照蛟室”,到处都飞舞的彩旗,彩旗颜色很鲜明,能把蛟龙的窝都给照亮。蛟龙是在河底下的,这是夸张性地描述江边彩旗太耀眼了,甚至把江底下蛟龙的窝都给照亮了。“罗袜凌波呈水嬉”,“罗袜凌波”是一个典故。三国时期,曹植在《洛神赋》里边描写了一个女神,叫洛神。所以“罗袜凌波”是借用《洛神赋》里对女神的描述。竞渡的时候没有女神,所以这是形容女性的。老百姓都到江边来看了,有男人也有女人。彩旗招展,有很多穿着罗袜的女性,走着轻盈的步伐,都到了江边来戏水、玩耍,观赏端午的龙舟竞渡。

“曲终人散空愁暮,招屈亭前水东注”。这句是最重要的。那么热闹的场面终要结束,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热闹过后,刘禹锡所看到的是“曲终人散空愁暮”。天黑了,留下很大的伤感。他为什么伤感?因为他想到了屈原,想到的是屈原被冤屈,最后殉国自尽的命运。所以他说“招屈亭前水东注”,河水无情地东流,为屈原鸣冤的哀怨情绪,一直在刘禹锡的心里徘徊不去,为什么?因为刘禹锡自己也是被贬的,他跟屈原有相似的命运。他通过描述这么一个纪念屈原的端午节,既同情屈原的遭遇,同时也暗含着发泄对自己遭遇不满的情绪。

刘禹锡这个作品,既有对端午节热闹的竞渡活动的描述,给我们展现了夏季狂欢节里龙舟竞渡给人民带来的幸福感(男女老幼热闹非凡地去参加活动。情绪变化非常大,一会儿紧张,一会儿高兴,一会儿悲伤。),同时刘禹锡又把自己内心的哀怨情绪为我们展示了出来。这正好构成一个对比,竞渡是极其热闹的,人是极多的;他个人的内心是有很深的哀怨的,是不满的。两者之间正好构成强烈的对比,既突出了节日,也把内心的感受展示得很充分。

这首诗既为我们展示了端午节大众的感受,为我们描述了端午节习俗——竞渡,给人们带来的幸福感,同时它又展示了个人的特殊感受,在众人狂欢的节日之下,自己内心的孤独、幽怨。说明端午节是对于每一个人的含义,是有所不同的。对于这种不同,我们也要加以尊重。端午节是所有人共同的节日,要尊重其他不同的感受。南方可以有南方的端午节的过法,北方可以有北方端午节的过法,不要说你那里是不对的,我这里才是正宗的。每个地区都可以有自己的端午节过法,每个人也可以有不同的过法,端午节的过法可以更加丰富。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李天翼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