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连山:又到端午时,诗词歌赋中觅粽香(7)

——端午与文学

摘要:节日是人对于时间的特殊想象而造成的,文学也是通过艺术想象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所以二者具有天然的联系。这种联系分为三个方面:第一,人们通过文学想象来解释节日的起源;第二,人们通过文学来描述节日;第三,文学表现了节日期间的个人情感。来自北京大学中文系的陈连山教授,将从以上三个方面为网友们解读文学与端午节的关系。又一年端午将至,让我们跟随陈教授,去寻觅诗词歌赋里的粽香!

另外一个唐朝诗人叫殷尧藩,他老年之后写了一首七律,题目也是《端午》。殷尧藩年龄大了,见多识广,知天命了,就没有文秀抱怨得那么厉害。文秀是直接抱怨、批判、呼喊,与之相比,殷孝藩对端午节的感受有一点差别。我们看看他的诗: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少年佳节倍多情”,年少的时候过节日情绪变化很大,“老去谁知感慨生”,随着年龄的增长,不像过去那么激烈了,顶多就是有一点感慨而已。“不消艾符趋习俗”,我不再仿效其他人那样用艾草做成各种护身符,“但祈蒲酒话升平”,而是祈求得到一杯菖蒲酒。跟其他人相对而坐,一边喝酒一边聊天,我就满足了。

“鬓丝日日添白头”,随着时间一天天的流逝,我头上的白发越来越多了,“榴锦年年照眼明”,“榴锦”是指石榴花,榴树是石榴树,石榴树的花年年照眼明。有一点大家要注意,端午节的时候,南方、北方虽然气候有差别,可是都有一个特殊的花在这个时期开放,就是石榴花。端午节北京的石榴花盛开了,湖北的石榴花也在开,为什么呢?石榴花的花期特别长,因此南北方的石榴花在端午前后都能够开着。“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这两句是对比,跟“岁岁年年花相似,年年岁岁人不同”意思是一样的。石榴花开得非常鲜艳,但是我头上的白发一天比一天多,一年比一年多。虽然都是端午节,但是今年的端午节,我的头发白得更狠了。这是感慨时间的流逝,生命的流逝。

“千载贤愚同瞬息”,千百年来随着历史的演变,聪明的人和愚蠢的人同瞬息,都是一瞬间的事情。因为一个人顶多活100岁,你聪明也不过就聪明100岁,你笨也不过100岁。随着时间的流逝,聪明人和普通人都会归于消亡,他们的差别也会被时间消除掉。“几人湮没几垂名”,有几个人慢慢被人们淡忘于历史长河之中,又有几位能够在历史上留下名字呢?就是说,端午节是纪念屈原的,屈原当然很伟大,但大多数人是达不到屈原的高度的。随着时间的流逝,他的感受不再那么激烈,但对屈原依然还是尊敬的。他说,我只是一个普通人,不可能达到屈原那样的境界。这是他作为一个普通人在过端午节时的心态。

我们通过民俗文献,通过历史文献,很难理解端午节情感。古人的内心是什么感觉?他们过节的感受是什么?我们很难理解。可是通过这些诗词,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人在过端午节的时候,他们的情感是很不一样的。通过文学作品来解读节日,解读古人过节时内心的细微感受,是非常有趣的。从文学作品中,我们可以深入古人的内心,去体验他们当时的心境。

端午节有名的诗不像春节那么多,比如王安石的《元日》,杜牧的《清明》,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端午节那脍炙人口的诗不多,下边这首是例外,那就是刘禹锡的《竞渡曲》:

沅江五月平堤流,邑人相将浮彩舟。

灵均何年歌已矣,哀谣振楫从此起。

扬桴击节雷阗阗,乱流齐进声轰然。

蛟龙得雨耆鬣动,螮蝀饮河形影联。

刺史临流褰翠帏,揭竿命爵分雄雌。

先鸣余勇争鼓舞,未至衔枚颜色沮。

百胜本自有前期,一飞由来无定所。

风俗如狂重此时,纵观云委江之湄。

彩旗夹岸照蛟室,罗袜凌波呈水嬉,

曲终人散空愁暮,招屈亭前水东注。

《竞渡曲》是描写沅江地区端午节龙舟竞渡的盛况。龙舟竞渡是端午活动,为什么没有放在第二类“文学作品中描述的端午节”里?因为在诗中的场景虽然很热闹,似乎在描写端午节,但更深层次的是表现刘禹锡的个人情感。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李天翼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