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惯例办”与“打破惯例”

“按惯例办”与“打破惯例”

在现实中,有两句话使用频率较高,一是“按惯例办”,二是“打破惯例”。这两句话,看似相互矛盾,但单看哪一句也看不出什么毛病。不过细一琢磨,还是能琢磨出一些道道来。无论是“按惯例办”,还是“打破惯例”,都是需要有前提的。如果任何事情都“按惯例办”或都“打破惯例”,那就是个伪命题。

惯例,是指通常方法,习惯做法,常规办法,一贯的做法。对那些合情、合理、合法,又不断产生正能量的好惯例,比如我们党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作风,在特定历史时期形成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革命精神,在总结党的集体奋斗和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中概括出来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大公无私”、“毫不利己,专门利人”、“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等优良品格,要一以贯之地“按惯例办”,并结合新的形势任务与时俱进地不断完善,发扬光大,使其更加跟上时代步伐、体现时代精神。从这个意义出发,“按惯例办”,就是要以传统的好惯例为新的起点和支撑,把革命前辈的“先例”变成继往开来的“惯例”,防止钻进满足现状、裹足不前的“陷阱”。这方面,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旗帜鲜明地向一些被“惯”出来和“跟”出来的不良惯例说“不”,率先垂范,倡导和发扬党的好传统,八项规定应运而生。随着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严格贯彻,好的风气成为了各级党员干部的行为惯例,成为了始终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惯例,党风、政风、民风发生了向善向好的积极转变,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焕发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党中央因势利导、乘势而上,继而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推进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系统阐述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谱写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篇章,成为了指导全党各项建设事业必须遵循的一系列新惯例。

对一些带来消极因素和负面效应的惯例,要旗帜鲜明地摒弃、废除,这就叫“打破惯例”。就是要从维护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出发,打破那些养成官僚习气、有损人民利益的习惯做法,及时“踩刹车”,不让任其蔓延发展为陈规陋习。随着改革不断深入,其艰巨性、复杂性、系统性愈加凸显,要走出困局、打破僵局,就是要冲破固守思想的“篱笆”,“敢”字当头,“敢啃硬骨头”,“敢入密林深处”,“ 敢涉险滩”,迈开步子、趟出路子,为改革攻坚破局开路,不见成效不撒手,不除障碍不回头。就是要从维护党内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出发,通过一系列创新、改革、发展,出台教育、监督、问责的硬性举措规定、制度规范,做到经常抓、深入抓、持久抓,使之常态化、长效化。

“按惯例办”与“打破惯例”,看似矛盾,实则一体。归纳为一点,就是在“按惯例办”时与时俱进、创新发展地“打破惯例”,在“打破惯例”中继承优良传统、发扬光大“惯例”。 比如,十八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是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时期、改革开放以来“党内政治生活准则”这些“惯例”的继承与发展,为当前和今后一定时期的党内政治生活提供了重要遵循的“惯例”。再比如,“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就是在坚持党内传统教育“惯例”做法的基础上,结合新的实践形成了今天的“先例”,必将成为今后党内学习教育长期坚持的“惯例”,成为党的新的光荣传统。

本文链接:http://www.71.cn/2017/0531/949805.shtml(转载请保留)

(作者单位:安徽省直机关工委)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

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网友之家栏目投稿邮箱为:jst71ztz@126.com,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欢迎加入网友之家QQ交流群531249826,大学生交流群: 522415122。

责任编辑:李丹华校对:于川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