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洲:中国的文化自觉在“一带一路”倡议中的体现(3)

摘要:报告指出,中国的文化自觉在“一带一路”倡议中的体现有三点:第一,中国的文化自觉体现在“一带一路”建设的前提中;第二,中国的文化自觉体现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文件中;第三,中国的文化自觉体现在积极推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人文交流中。

第二,中国的文化自觉体现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文件中比如,习近平主席在演讲中将丝绸之路作为互联互通的一个典范,他指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互联互通相融相近、相辅相成。如果将“一带一路”比喻为亚洲腾飞的两只翅膀,那么互联互通就是两只翅膀的血脉经络。”同时他强调,“以人文交流为纽带,夯实亚洲互联互通的社会根基”。又比如,在2016年8月17日召开的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座谈会上,习主席就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提出了八项要求,其中一项就是要“切实推进民心相通,弘扬丝路精神,推进文明交流互鉴,重视人文合作。”

尤其是2017年5月14日,习近平主席在第一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的主旨演讲当中,就高屋建瓴地对“一带一路”的基本原则、规划,尤其是民心交流等领域的具体内容做了指导性的阐述。完全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精神,包括像共商、共建、共享这些最基本的一些精神。

迄今为止,中国出台的关于“一带一路”建设最为重要和最为完整的纲领性文件是《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这个文件也从文化交流、文明互鉴的角度阐述了古代丝绸之路。关于“一带一路”,该文件表示“增进沿线各国人民的人文交流与文明互鉴,让各国人民相逢相知、互信互敬,共享和谐、安宁、富裕的生活。”该文件还阐述到,“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社会根基。传承和弘扬丝绸之路友好合作精神,广泛开展文化交流、学术往来、人才交流合作、媒体合作、青年和妇女交往、志愿者服务等,为深化双多边合作奠定坚实的民意基础。”

 第三,中国的文化自觉体现在积极推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人文交流中。中国政府重视对外的交流,如今也不局限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实际上从本世纪以来中国在对外关系中举办了很多的文化交流活动。这样就使得“一带一路”的文化交流活动有了广泛的社会基础。总的来说,中国是将文化交流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基本内容之一,也是从文化交流的角度来审视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

在促成“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最初动力上,可能经济增长、区域内的互联互通是最直接的动力。但是随着“一带一路”议题的不断深入和它的完整布局的要求,文化因素的作用越来越无法忽视,重要性越来越被认识到了。文化才是承载人类对美好生活根本诉求的最基本的动力。

责任编辑:李天翼校对:叶其英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