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党忠诚的关键是坚守政治立场和政治追求

对党忠诚的关键是坚守政治立场和政治追求

摘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这一当代中国鲜活的马克思主义,在研机析理中融入内心世界、内化为心理自觉。特别是要从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的联系上把握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坚定共产党人的远大理想和共同理想,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也只有这样,才能固本培元、拧好“总开关”,才能筑牢政治立场和政治追求,才能形成对“第一身份”“第一职责”的由衷担当。

对党忠诚,是每个党员的必备品质,也是一个修身修为的实践过程。这需要从主观到客观多方面努力,需要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去磨砺,其中起作用的因素和条件不少,但关键是坚守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政治追求,即始终保持对党的崇高理想和使命的自觉自醒,始终保持为党和人民事业奋斗的初心初衷和应有定力。唯有如此,才能铸就对党忠诚的内在灵魂、坚定意志和动力源泉。

(一)

为什么说对党忠诚的关键是坚守政治立场和政治追求?因为忠诚是一种发于内而形于外的品格,真正的忠诚总是建立在内心的自觉自愿之上,被动地接受某些主张或追求所谓的“政治正确”,不可能做到行稳致远的忠诚。能否坚守政治立场和政治追求,既是考察对党忠诚的核心尺度,又是做到对党忠诚的决定性因素。

政党首先是以一定的主张和理念组成的政治组织,其基本属性是政治属性,不同的政治立场和政治追求,决定着不同政党的本质区别和前途命运。作为政党的一员,政治选择无疑是最重要的选择,政治烙印无疑是最鲜明的印记。一旦在政治立场、政治追求上出了偏差,或者说在为谁说话、替谁办事方面出现大的问题,就会出现南辕北辙的现象,就会失去政党一员的基本底色,就会蜕变为异己分子,忠诚也会无从谈起。常言道,立场方向决定行为取向,有什么样的选择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如果把正确的梯子架在错误的墙上,必然是越走越离谱。因此,无论是什么性质、什么追求的政党,即使是一些组织纪律松散的西方资产阶级政党,都会把对待自身政纲、政见的立场态度作为评判其成员身份的基本要素和刚性条件。

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由志同道合的先进分子组织起来的政党,从来都把坚守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政治追求当作凝聚自身成员、实现自身理想的根本性问题。一部《共产党宣言》,说到底是阐明共产党人为无产阶级和绝大多数劳动者而斗争的政治立场和主张。《中国共产党章程》开宗明义讲的是“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这样的政治性质和定位;对党员的诸多规定和要求中,核心的也是“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政治立场,保持“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的政治追求。毛泽东同志也讲过,“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回顾党的历史实践,我们党正是靠着“共同目标”“共同语言”,靠着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仰信念,靠着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谋幸福的不懈追求,保持了全党意志和行动的统一,塑造了广大党员对党和人民事业的忠诚品格,引领了中国历史进步的正确方向。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坚持对党绝对忠诚的政治品格,必须把牢政治方向、严守政治纪律,增强党性立场和政治意识,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做到政治立场不移、政治方向不偏。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包括制定和实施《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一个根本目的就是坚持从党内政治生活“管起”“严起”,通过高扬政治理想、严明政治纪律、强化政治立场等来“保持建党时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党员干部队伍。纵观党的历史和现实,坚守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政治追求,在整个党的事业和党员生命中带有“风向标”“指挥棒”的作用,是真正带有灵魂性、决定性意义的东西。如果说对党忠诚是一个党员的大德,那么坚守政治立场和政治追求就是贯穿其中的至德;如果把对党忠诚当作一个实践过程,那么政治立场和政治追求就是不断校准党员思想行为坐标的基点、中心点。

(二)

说坚守政治立场和政治追求在对党忠诚中的关键作用,还在于这是为无数优秀共产党人的人生实践所证明的,而且又是现实之中考验党员忠诚度的极具紧迫性、针对性的重大课题。

面对前进中的种种困难、风险和挑战,如何保持对党和人民的忠贞本色,最重要的还是“吾道一以贯之”的内在信念,是对崇高理想和目标的“心向往之”的不变追求。从李大钊的“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到夏明翰的“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到方志敏的“我已认定苏维埃可以救中国,革命必能得最后的胜利,我愿意牺牲一切,贡献于苏维埃和革命”;从焦裕禄的“只要是为党和人民工作,再苦再累也值得”,到杨善洲的“无论在什么时候,何种环境中,我们都不能忘记了党的根本宗旨,都应该把坚持党的宗旨作为一切行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到谷文昌的“一个人活着要有伟大的理想,要为人民做好事,为人民奋斗终生”,等等。一代又一代优秀共产党人历经磨难而不悔、面对生死而不惧,就在于他们“朝闻道,夕死可矣”的执着追求,就在于他们“一旦选择,终生追求”的强大意志。从一定意义上讲,对党忠诚就是政治立场的笃定、政治追求的恒远,就是“革命理想高于天”的精神力量和“信念之光不灭”的顽强意志。

时代和实践总处在发展变化之中,党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具体政策措施也必然经历相应的调整变化,但无论怎么调整、怎么变化,作为党员的根本政治立场、政治追求不能变。如果改变了共产党人的政治立场、政治追求,就是对立党建党“初心”的背叛,忠诚就失去了最基本的遵循。不可回避的是,在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在社会思想多元多变背景下,立场问题、追求问题在一些党员干部中愈发凸显出来。有的变得没有立场,以信奉“多元”为名行立场虚无之实;有的奉行“屁股决定脑袋”的逻辑,将政治上的大立场让位于个人的小立场;有的搞政治上的“博弈论”,摆超脱、玩中立、打太极,搞投机主义、当“两面人”,暴露出一种政治立场上的模糊、心态上的摇摆,甚至一种同党拉开距离、随时准备跳船的潜意识。至于说有的人干脆就以西方的政治立场、政治理论来裁剪我们的政治制度和政治实践,自然会得出不同于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结论,那就根本谈不上对党忠诚。凡此种种,背后贯穿的都是政治立场和态度问题,都有一个把自己摆在哪儿、从哪儿出发去考虑和处理事情的问题。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将自己置身局外、置身党外,就很难做到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意志为意志、以党的使命为使命,甚至会走向党和人民的反面。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反复提到的“七个有之”现象,无论是哪一种表现形式,从根本上说,都是由于不讲政治、对严肃政治问题不以为然造成的,是由于政治立场动摇和政治追求偏移带来的。毛泽东同志讲过,“有了正确的政治方向后,还要坚定,就是说,要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这个方向是不可动摇的,要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骨气来坚持这个方向”。我们党也反复强调:中国共产党的力量,在于自己的坚强团结,意志统一,行动一致,在党内不容许有离开党的纲领和党章的行为。面对复杂的社会政治环境和诸多风险考验,要塑造党员干部的忠诚品格、凝聚同心同德共克时艰的强大力量,迫切需要在旗帜鲜明讲政治、坚守政治立场政治追求的根本问题上不断付出更大努力,在解决为什么要立党、为什么要入党的基本问题上不断付出更大努力。

责任编辑:王妗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