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丹丹:提升社会治理精准度的四个着力点

吴丹丹:提升社会治理精准度的四个着力点

社会治理作为一项系统公共工程,是影响政府整体公共治理能力的重要一维。提升社会治理的精准度,对于提高政府治理效率,以及夯实政府治理合法性都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当前,受制于治理文化、治理程序、信息资源等因素,致使以实质问题认定偏差、选择错位、治理绩效测量粗放等为表现形式的社会治理“失准”现象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这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建设目标相背离。因此,有必要采取措施不断提升政府社会治理的精准度。

聚焦社会治理“真问题”

社会治理是一项廓清社会公共问题,寻求有效治理对策,最终完满解决社会问题的公共活动。现实中的社会治理绩效不佳,多数与社会治理“真问题”未能清晰界定有关。社会公共问题通常呈现多层次性特征,要“精准”地界定社会治理的“真问题”,需要运用剥洋葱式的探寻方法,去除层层迷惑人的“假问题”,深入问题的深层本质,实现“真问题”的聚焦。

一是建立现代化的信息处理机制。充分运用包括大数据、云计算等在内的现代信息技术工具,搜集和精确分析与社会公共问题有关的海量信息,为“真问题”的探究提供信息保障。

二要建立理性的专家论证制度。信息技术分析工具并不能直接廓清“真问题”,因为公共问题不仅是一种客观存在,它还是一种主观的建构。理性的专家论证制度可有效避免公共问题在主观建构过程中被特定价值牵引而发生实质偏移。

三要建立民主化的问题议程制度。“真问题”需要进入政府议程才能真正成为政府的治理对象。为避免“真问题”在进入政府议程中出现人为性“失真”,必须以民主化的问题议程制度来加以规范。

着力提升治理“针对性”

社会治理“真问题”廓清并进入政府议程后,开发“针对性”的社会治理工具便变得至关重要。“针对性”的社会治理工具,要依据“真问题”而开发设定。针对不同性质的公共问题,社会治理工具的开发选择必定不同,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适性治理工具。

一是打造一定容量的政策工具箱。过去成功的政策工具,应当作为经验储备放入工具箱,以备类似问题出现时可以迅速寻取恰适的治理工具。即使无法找寻到恰当的“适配”工具,至少能够迅速地在现有工具基础上加以改造或者组合,开发出新工具。

二是建立容错试错机制。治理工具是否奏效,通常需要实践的检验,现实中很少存在仅需理论推演便能彰显绩效的治理工具。“针对性”治理工具的开发需要在小范围内进行容错试错与调整完善。

三是建立问题与工具的联动机制。“真问题”与“针对性”的治理工具需要时时联动。因为问题并非静止无变,在许多情况下,问题出现后会呈现非线性的变化,此时“针对性”的治理工具在彼时未必再具有“针对性”,应依据“真问题”的变动趋势,联动调整治理工具,以增强“针对性”。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