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是坚持历史思维。习近平总书记重视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重视学习辩证唯物主义,而且重视学习历史唯物主义。事实上,他在组织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先学的就是历史唯物主义。他的治国理政思想中具有浓厚的历史思维特点。一次在回答外宾提出的问题时,他说:“我们从哪里来?我们走向何方?中国到了今天,我无时无刻不提醒自己,要有这样一种历史感。”他在北京大学同师生座谈时,也曾说过:“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必须知道自己是谁,是从哪里来的,要到哪里去,想明白了、想对了,就要坚定不移朝着目标前进。”他一再强调:“中国的今天是从中国的昨天和前天发展而来的。要治理好今天的中国,需要对我国历史和传统文化有深入了解,也需要对我国古代治国理政的探索和智慧进行积极总结。”把现在的事同历史的逻辑发展联系起来,并对未来的发展做合理的预测,是习近平总书记思维方式的重要特点,也是他治国理政的重要特点。他明确地说过:“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思想文化,记载了中华民族在长期奋斗中开展的精神活动、进行的理性思维、创造的文化成果,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其中最核心的内容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他提出“文化基因”说,是为了坚守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更好地团结全体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破解现代化进程中的难题而奋斗。
六是坚持世界眼光。习近平总书记的历史思维是和世界眼光联系在一起的。他说过:“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纵观世界历史,依靠武力对外侵略扩张最终都是要失败的。这就是历史规律。”他在治国理政过程中,十分重视对当今世界大变局的观察和研究,同时又善于把世界的变动和历史规律联系起来,用这样一种世界眼光处理我们遇到的各种国内外复杂问题。中国大局和世界大局,这两个大局是他治国理政的重要出发点。至于他关于“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等论述,关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主张,坚持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树立亚洲安全观,坚持理性、协调、并进的核安全观,等等,更是体现了世界眼光。
以上是我所体会的贯穿在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及其特点。
(作者为中央党校原副校长)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