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认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2)

深入认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2)

发展的根本动力来自人民。在西方主流发展观看来,劳动、资本和技术是物质生产的三大要素,但由于人均产量只有通过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才能提高,因此资本和技术才是发展的动力之源。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发展的本质是人类通过劳动不断改造自然的过程。物质资本和科学技术确实能够提高劳动效率,但它们都是人类劳动的创造物,不能与人并列。因此,从根本上看,发展源自人类的劳动。劳动不仅包括简单劳动,还包括管理、创新等复杂劳动。发展最基础、最根本的推动力量来自广大劳动者。

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同享有。西方主流发展观追求总量和效率,追求生产达到其可能性边界,却忽视了分配和公平,甚至认为平等的分配会抑制效率、损害发展。比如,20世纪80年代后盛行一时的新自由主义就主张经济自由化、私有化,反对政府对市场的干预。从表面上看,在自由市场中,人与人可以平等竞争。但实际上,拥有资本的多寡决定了分享发展成果的多寡,并进一步转化为资本拥有的更加不平等。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采用新自由主义政策都导致了收入差距的严重扩大,少数人攫取了发展的绝大部分收益。而且,由于私有化浪潮不断高涨、社会福利大幅削减、政府管制全面放松、经济金融化和泡沫化程度持续提高,市场失灵的风险迅速积聚,最终于2008年酿成了席卷全球的国际金融危机,人民的利益遭受更大损失。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则是要让每一个个体都能分享到发展的成果,并不断提高成果分享的公平性,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一方面,既然发展的最终目的不是物质财富的增长,而是每一个人的全面发展,公平分享发展成果就是发展的必然要求。另一方面,既然发展的根本动力来自全体人民,让全体人民公平分享发展成果就不仅具有合理性,而且是充分调动人民积极性、让社会财富不断涌流的必然要求。

发展的战略和政策始终围绕人民。发展战略和政策直接影响不同群体和个人的切身利益。在西方,有人主张更多发挥政府的促进作用,有人主张更多发挥市场的竞争作用;有人主张提高社会福利、缩小收入差距,有人主张容忍收入差距、强化经济激励。理论上的莫衷一是,源自阶级之间不可调和的利益冲突,反映了其价值观的片面和割裂,导致西方国家的发展政策左右摇摆、生产力发展受到重重束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围绕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围绕最终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立足于不同发展阶段的条件和要求,制定实施科学的发展战略和政策。实践证明,只有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才能协调好社会利益关系,最大限度地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充分认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指导意义

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新常态。在这一新阶段,发展面临新条件、新任务,需要采取新战略、新政策。但战略和政策的转变并不会自然而然地发生,需要以深化和统一认识为前提。在发展阶段转换的关键节点,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具有鲜明的现实针对性和指导性。

有利于破除“速度焦虑”,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不是提高经济增长速度。随着发展水平的提高和发展阶段的演进,资源环境对发展的约束增强,劳动等生产要素价格呈上升态势,因而经济增速出现阶段性下降具有合理性。在这种背景下,如果为了保持原有的经济增速而片面扩大投资、延续高投入高消耗的发展方式,不仅经济增长难以持续,而且难以实现其他发展目标,更不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相反,保持中高速增长,坚持稳中求进,开创中高速、优结构、新动力的发展新格局,则能在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同时,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有利于更好满足人的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不同发展阶段,人的需求是不同的。在发展早期,就业和温饱是人们最主要的需求。随着物质财富的积累,休闲娱乐、身体健康、生活质量、生态环境越来越被人们所看重。着眼于增强人的幸福感受、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就应该围绕这些新需求不断提供新产品新服务、发展新模式新业态,实现发展的转型升级。还应认识到,在一定发展阶段,允许存在一定收入差距,是为了激发人们的劳动热情,是在现有生产力条件下不断增强发展动力的客观需要。但是,收入差距应该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并且要坚持把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作为奋斗目标。目前,我国不同行业、不同地区、不同人群之间的收入差距仍然较大。在新的发展阶段,应更加切实地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有利于全面深化改革,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明确了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人民,将人民是否真正得到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改善、人民权益是否真正得到保障作为检验发展成效的根本标准。因此,全面深化改革,必须贯彻落实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多推有利于增添经济发展动力的改革,多推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改革,多推有利于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的改革,多推有利于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性的改革”。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才能凝聚最广泛的改革共识,把广大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汇聚到改革和发展上来,以全面深化改革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

(作者单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

责任编辑:刘佳星校对:郭浩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