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英双:改革需注重协调配套与系统集成

谭英双:改革需注重协调配套与系统集成

在经历了夯基垒台和立柱架梁之后,我国改革纵深推进的特点比较突出,对抓好统筹协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如何推进各项改革协调配套、系统集成,更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既是新时期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面对的机遇和挑战,又是打造全面深化改革升级版需要解决的新问题。

站在全局高度看改革的系统集成

国家治理体系是一种特殊的系统或过程,包括目标、价值、制度等基本要素,制度体系是国家治理体系的核心。目前,我国国家治理的基本目标和价值体系等已经明确,从这个角度而言,我国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核心就是制度体系的现代化,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和发展。目前,改革“四梁八柱”性质的主体框架已基本确立,但仍存在制度短板,这就需要我们在继续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时,更加注重各项改革制度和举措的协调与配套,坚持“以百姓为中心”,关注人民的呼声、需求和愿望,从根本上激发动力,加强针对性和创造性。注重加强各部门各地方更具体、更契合的改革举措、机制和方法承接、填充、协调和配套,加强协调性。更加注重将各项改革和举措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站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高度,统筹推进,加强系统性和集成性。

国家治理能力指运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本质上是一种协作和执行能力,即在核心价值、权威决策、行政执行、经济发展、社会保障和政治互动等国家治理结构中体现出来的能力,而规划、执行、选贤任能、兼收并蓄、危机治理、创新等则是最为重要的能力。当前,提高制度执行能力是协调推进改革的关键,通过加快推进各种制度的系统化、规范化、程序化、集成化,实现各方力量的整合,需坚持当改革促进派与实干家的统一,坚持督任务、督进度、督成效与察认识、察责任、察作风的统一,保持锐意创新的勇气、敢为人先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与发扬钉钉子精神、一张蓝图绘到底的统一,做到知行合一、敢于担当,从而增强制度的效力。

突出改革的协调配套

唯物辩证法认为,协调反映了系统要素在系统发展运行过程中的协同与合作,如果不注意协调城乡、区域、经济社会、人与自然、国内国外等关系,就会导致顾此失彼和发展失衡。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党的建设等各领域改革是紧密联系、相互交融的,任何一个领域的改革都会牵动其他领域,同时也需要其他领域改革的密切配合。加强各项改革的协调推进,需要加强党的领导核心作用,不断增强政府、市场、社会各主体的全局意识和协同意识,聚合改革的正能量,注重他们之间的相互促进和良性互动,以形成合力,避免各行其是、相互掣肘。需要增强各项改革的关联性和耦合性,推进纵向协调为主、横向协调为辅格局的形成;需要在方法论上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既做到各种改革制度、措施的协调统一,做好对政策、方案、力量、进度等的统筹推进,统筹兼顾其动态中的平衡、进取中的有度、多元中的一致,又要处理好点与面、当前与长远、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的关系。

配套是把若干相关的事物组合成一个整体,强调相关事物的搭配组合,分工协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如果各领域的改革不配套,各方面改革措施相互牵扯,全面深化改革就很难推进下去,即使勉强推进,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加强各项改革之间的配套,就要加强各项改革任务间的配套组合和相互协调,注重形成整体效应;就要掌握落实的节奏和步骤,搞好改革进程的前后衔接,使相关联的改革动态相互协调;就要抓好改革成果的配套,完善相关政策,形成示范效应,催生倍增效应。

加强改革协调配套,需注重协调好各领域各环节的改革进程,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注重凝聚社会共识,加强协调与配套的辩证统一。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