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桂梅:“一带一路”建设下的中非产能合作(2)

姚桂梅:“一带一路”建设下的中非产能合作(2)

二、产能合作:园区搭建互利共赢新桥梁

为回应非洲国家学习中国经济特区发展经验的诉求,2006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时任国家主席胡锦涛宣布,将在非洲国家建立3—5个经贸合作区等八项重要举措,以中非工业合作来带动非洲制造业的发展,使其有更多的出口产品。为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号召,一些中国企业大胆实践,中非经贸区(或工业园)应运而生。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5年底,中国在非洲建设的园区超过20个,投资额超过305亿元人民币,累计纳税超过36亿元人民币,解决当地2.6万人就业,[3]对促进非洲国家产业升级和中非双边经贸关系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根据建设资金来源,中国在非洲建设的园区可分为国家级、省市级和企业自建等三个类别。目前,在中非合作论坛框架下,中国政府在非洲五国建立了六个经贸合作区,但只有埃及泰达苏伊士经贸区、尼日利亚萊基自贸区、赞比亚—中国经贸区、埃塞俄比亚东方工业园达到商务部的考核指标,成为名副其实的国家级园区;而毛里求斯晋非经贸区、尼日利亚奥贡经贸区也在加紧建设和招商,力争早日达标。与此同时,中国地方政府也积极支持本省企业跻身于中非产能合作大潮,比如乌干达的辽沈工业园、埃塞的湖南阿达玛工业园、埃塞的德雷达瓦工业园中的昆山产业园,正在加紧园区建设。此外,一些中资企业利用在非经营的各种资源优势,投入园区建设大潮。例如,中国华坚集团在埃塞的国际轻工业园、安徽省外经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在莫桑比克的贝拉经贸区、北汽集团在南非的库哈工业园,都已取得初步成效。但总体而言,中非经贸合作区的建设仍处于从初创向经营阶段过度,取得了良好的阶段性成果。以下简要介绍三个国家级园区的发展情况和成果。

埃及泰达苏伊士经贸区:创建于2008年7月,位于“一带一路”建设连接亚非大陆的重要交汇点上。经过九年多建设与运营,泰达苏伊士经贸区已经成为“一带一路”非洲园区建设的领航者。截至2016年底,1.34平方公里的起步区累计投资1.05亿美元,资产价值1.53亿美元,共吸引68家企业入园,包括巨石集团、牧羊集团、西电集团等大型企业,形成了以石油装备、高低压电器、纺织服装、新型建材和机械制造在内的五大产业园区,涵盖加工制造、物流、保税、技术开发、商贸和现代服务业等主要产业,融各功能区为一体的国际化产业基地和现代化新城。不仅填补了埃及国内市场的不足,更能借助埃及辐射欧洲、非洲、中东市场的优势,进入更广大的国际市场。起步区共引协议投资额近10亿美元,实现年销售额1.8亿美元,进出口2.4亿美元,为当地创造2199个就业岗位。2016年初,6平方公里的扩展区建设全面启动,2016年底,扩展区一期市政基本设施全部完成,累计投资4400万美元,招商工作进展顺利。预计二期扩展区建成后将吸引企业150家,吸引投资30亿美元,实现年收入150亿美元,提供就业机会约4万个。[4]

尼日利亚莱基自贸区:位于尼日利亚拉各斯莱基半岛上的莱基自由贸易区规划面积30平方公里,是中国在非洲最大的经贸合作区。经过中非莱基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多年打造,吸引了像玉龙钢管、亚非国际(重卡)、华创钢结构、华鼎电源等一批规模企业入园投资建厂,并带动了上下游企业的入园。截至2016年12月底,已有114家中外企业入园并办理了营业执照,协议投资额约11亿美元,经营范围涉及生产制造、商贸物流、石油天然气仓储、工程承包、金融、房地产、酒店、设计咨询、清关服务等各个领域;其中的50家企业(中资26家)已投产经营或兴建,协议投资额为5.91亿美元;入园企业累计完成实际投资超过1.54亿美元,实现总产值超过1亿美元。莱基自贸区作为中尼经贸的合作平台初具规模。

赞比亚—中国经贸区:是中国政府在非洲设立的第一家经贸区。该区由中国在赞比亚最大的中资企业——中色集团开发运营。分为两个园区:谦比希园区主要是围绕铜矿石这种有色金属资源开展开采、加工、仓储、物流等业务,而卢萨卡园区主要是围绕商贸服务、现代物流、加工制造、房地产开发等进行配套服务。截至2015年底,园区累计投入基础设施建设1.87亿美元,已有55家企业和租户入驻,实际完成投资15.7亿美元,区内企业累计实现销售收入110.45亿美元,为当地创造8500个就业岗位。[5]

中非产能合作需要循序渐进

“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已正式接纳全非洲为国际合作伙伴,这对中非合作无疑利好。首先,处于全球化边缘地带的非洲国家一直青睐中国的发展经验,与中国密切合作的民意基础日益巩固,他们渴望全洲纳入中国的“一带一路”建设版图,从中更多受益。现在,非洲国家的诉求得以实现,在“共商、共建、共享”的合作理念指导下,中非务实合作得以深入开展。其次,从资金融通而言,中非合作论坛(2016—2018年)已有的600亿美元配套资金,再加上可利用的中国国家开发银行和进出口银行的“一带一路”建设专项贷款(3800亿美元)渠道,必将为中非投资合作注入更多的关注、资金和动力,形成倍增效应。

然而,中非合作并非一路坦途。尤其是21世纪前十年令人振奋的非洲“经济崛起”态势已然让位于经济“多速增长”的新常态下,南非、刚果(金)、埃及等国政局或安全形势不稳,政策连续性受到挑战,再加上非洲国家固有的基建赤字、劳动观念、治理落后、恐怖袭击、社会冲突等复合问题,中非互利合作的战略目标与非洲现存的真实环境还有相当的差距,需要中非携手共同化解挑战。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尽管非洲大陆被认为是中国富余产能向外转移的潜在承接地,但一个只拥有大量人口但购买力低下、交通通讯普遍不发达的大陆只是一个潜在的市场而不是一个真实的市场。因此,在非洲大陆经济一体化尚未根本成型之前,54个主权国家呈现出“碎片化”的市场现状表明,中国不应过高指望通过非洲来实现中国转移富裕产能的任务。中非产能合作切忌大规模蜂拥而上,稳步有序推进方为上策。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南非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

(来源:当代世界)

——————————

[1] 中国已与三十多国签署“一带一路”合作协议,中国新闻网,2016年6月2日。

[2] 中国驻埃塞俄比亚大使腊翊凡:“非洲屋脊”上的丝路情缘。网易新闻,2017年5月7日。

[3] 施劲华:“一带一路”海外园区建设的非洲实践研究,载《中国经济时报》,2016年6月21日。

[4] “泰达海外模式助推国际产能合作,载《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园区联盟》”特刊,2017年4月创刊号。第20-21页。

[5] 中国驻赞比亚使馆经商处:张德江委员长视察赞比亚中国经济贸易合作区卢萨卡园区,商务部网站

责任编辑:刘佳星校对:郭浩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