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俊: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创新(2)

叶俊: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创新(2)

开拓创新路径

新媒体的蓬勃发展,使得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意义凸显的同时,也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必须进一步创新。在新媒体环境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已有诸多创新之处。其中,以下几点尤为重要。

第一,从“党报”到“党媒”的主体发展。党报理论是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进程中里程碑式的成果。“政治家办报”、“全党办报”和“群众办报”等思想都是党报理论的重要内容。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各类新媒体开始出现,党的新闻舆论事业已远不限于报刊与广播电视,需要一个新的概念。在这一背景下,“党媒”概念逐渐受到重视。要“坚持党管媒体,坚持政治家办报、办刊、办台、办新闻网站”,就是对“党报”的突破,使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主体不再局限于以报纸为代表的传统媒体,新闻网站也被纳入其中。

第二,从“宣传”到“舆论”的观念变革。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是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史上首次公开把“新闻宣传”变为“新闻舆论”。这是中国共产党新闻宣传观念史上的一次重要变革。这一转变并不意味着党对宣传工作的放松,而是表明党对舆论工作的重视,与时俱进地从一个更高层次对新闻宣传提出了更高要求。

第三,从“网民”到“群众”的方法创新。传统媒体时代,我们把参与新闻接收与反馈的读者、听众、观众视为“受众”;互联网时代,我们又把参与互联网传播的个体视为“网民”;随着新媒体的发展,“网民”又被称之为“用户”。这些概念的变化背后是传播观念的变化,由此带来的是传播方法、传播方式的改变。这些概念无一例外都是基于新闻媒体的视角。换个视角可以发现,无论是读者、听众、观众、网民,还是受众、用户,其主体都是广大人民群众。对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而言,其传播对象不能仅停留在受众与用户层面,还要回归到人民群众。正因如此,习近平总书记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网民来自老百姓,老百姓上了网,民意也就上了网”,“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学会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网上群众路线”也因此成为新媒体环境下具有创新意义的一种重要的工作方法。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