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俊: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创新(3)

叶俊: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创新(3)

明确发展方向

传播新技术的发展,将进一步改变媒体环境和舆论格局。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需要不断发展,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发展进程中,总体而言,基本发展方向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要突破媒体形态的边界,使其成为贯穿各种媒体形态的观念导向。传统媒体时代,报纸、杂志、广播、电视,泾渭分明,各司其职,难有交叉,所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可以针对性很强地在业务上提出具体要求。新媒体时代,媒体界限被打破,各类媒介形态相互交织,出现“融合”发展的态势,业务边界模糊化。与此相适应,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业务指导方面,就要突破传统媒体形态局限,在宏观层面形成科学的指导我国新闻舆论工作全面发展的理论体系,成为导向性观念。

二是要突破不同信息的边界,使其成为贯穿新闻舆论传播始终的观念指引。新媒体时代,舆论形成模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的单一由大众媒体主导的舆论生成模式已发生变化,越来越多的舆论通过公众自发性或自觉性的传播参与就可形成,越来越多的舆论不再是由新闻报道产生,而是在新闻之外的信息传播行为中逐渐形成。这就要求新闻舆论传播必须突破仅限于大众媒体的传统视野,把视线拉长放大,对非职业新闻传播中信息传播行为、新闻传播行为予以重视。作为一种主导性观念,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教育就要突破不同信息之间的边界,凡是能够对舆论的形成与发展产生影响的新闻舆论传播行为,都应有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指引。

三是要突破教育对象的边界,使其成为贯穿新闻舆论工作始终的观念教育。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的宗旨是提升新闻舆论工作者的职业素养与政治素质,进而保证新闻舆论导向正确,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但随着媒体环境与舆论格局的变化,传统职业化新闻工作的边界已发生改变,形成了职业新闻传播主体、民众个体传播主体和组织传播主体的三元结构。因此,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教育对象就不能局限于新闻舆论工作者,而要面向新闻从业者、舆论参与者、新闻发布者,同时也要面向新闻管理者。无论是哪一个主体,凡是参与新闻舆论工作的,都需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新闻工作者以此提高职业素养与政治素质;舆论参与者以此提高媒介素养与社会责任意识;新闻发布者与新闻管理者以此提高新闻素养,提高遵循新闻传播规律的意识。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