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金收买”与“离间计”在秦统一过程中的作用(2)

“重金收买”与“离间计”在秦统一过程中的作用(2)

摘要:本文的基本结论是:这种策略、甚至不妨称之为“阴谋”,在促成秦人最终顺利完成统一的历史进程中,发挥过直接和重要的作用。而此前的历史研究,对这种作用的估量没有达到应有的高度。

“二十六年,齐王建与其相后胜发兵守其西界,不通秦。秦使将军王贲从燕南攻齐,得齐王建。”——这是史家之笔。此处的表述,应该是司马迁据《秦纪》而来。最值得玩味的是在统一天下之初,秦所公布的一道诏书。诏书的前半部分,历数六国君臣的“失德失信”,用来反衬秦国将其逐一灭国是正义之举。其中,说到齐国自取灭亡的一段文字是“齐王用后胜计,绝秦使,欲为乱,兵吏诛,虏其王,平齐地”(《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如果仅仅根据这段诏书的文字来看,秦始皇对后胜是深恶痛绝的,似乎后胜是鼓动齐王与秦为敌的核心人物了!如此一来,也就把秦人收买、利用齐相后胜的幕后活动完全掩盖起来了。

齐相后胜被秦人所收买的这段历史真相,好在还有《史记》的《田敬仲完世家》留下了铁证:“四十四年,秦兵击齐。齐王听相后胜计,不战,以兵降秦。秦虏王建,迁之共。遂灭齐为郡。天下一并于秦,秦王政立号为皇帝。”“始,君王后贤,事秦谨,与诸侯信,齐亦东边海上,秦日夜攻三晋、燕、楚,五国各自救于秦,以故王建立四十余年不受兵。君王后死,后胜相齐,多受秦间金,多使宾客入秦,秦又多予金,客皆为反间,劝王去从朝秦,不修攻战之备,不助五国攻秦,秦以故得灭五国。五国已亡,秦兵卒入临淄,民莫敢格者。王建遂降,迁于共。”

《战国策》中也有可以互证的材料:“后胜相齐,多受秦间金玉,使宾客入秦,皆为变辞,劝王朝秦,不修攻战之备。”(《战国策》卷十三《齐六》,“齐闵王之遇杀”条)

仔细分析秦国吞灭赵国和齐国的历史记载,我们可以发现:以重金收买敌国的高层人物,并且施加离间计,由此铲除抗秦的关键人物,对秦国的最终获胜,是发挥过特殊作用的。假如秦人不是动用“重金收买”之计,利用被收买的郭开离间赵王与李牧的关系,造成了李牧被冤杀;假如李牧可以继续指挥赵军作战,则秦国吞并赵国的步伐必定会被阻滞,统一天下的进程或许有变。再看齐国的国势,在战国的前中期,齐国一直是东方大国,曾经有过与秦国并肩称雄的辉煌。公元前288年由秦昭王主导的“齐秦称帝”举动,就可以反映出东西两强并立的真实状态。虽然后来齐国经历了“弱燕破强齐”的深创而一蹶不振,但是,它毕竟是东方的大国。假如齐相后胜不被秦人所收买,他只需要按照战国时代列国之间常见的“互相掣肘”的常态,在秦国出兵攻伐其他五国时,齐国派出援军,共同抵御秦军,那么,秦军吞并诸国的行动也必定受到制约。在后胜的主导之下,偌大的齐国,坐视秦军对其他国家各个击破而袖手旁观,最后齐国的命运居然是不战而降。

司马迁在《史记》卷一五《六国年表序》中曾经如此总结战国时代的列国关系:“务在强兵并敌,谋诈用而从衡短长之说起。矫称蜂出,誓盟不信,虽置质剖符犹不能约束也。”一语道破了战国时代国与国之间的尔虞我诈、机变百出。秦国有意识地使用“重金收买”加“离间之计”,确实把这种战术运用得极为高明。

当然,以“重金收买”加“离间之计”克敌制胜,并非秦始皇君臣的发明。不必追溯太远,我们回顾战国后期秦赵两国的征战历史,就可以找到一个典型的案例:秦昭王四十七年,在秦赵“长平之战”的关键时刻,秦相范雎派人携带千金入赵推行反间之计,目的就是破坏赵王与大将廉颇的关系。结果是:赵王中计,临阵易帅,解除了廉颇的统兵之权,代之以“纸上谈兵”的赵括。直接导致赵军在长平之战的全军覆没(参见《史记》卷七三《白起列传》)。其效果之明显,是不言自明的。本文之所以重视尉僚、李斯献策背景下的“重金收买”加“离间之计”,是因为它直接加快了秦始皇完成统一的进程。

(作者:孙家洲,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出土文献与中国古代文明研究协同创新中心)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