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且岸:中国的文化自信与包容

摘要:文化自信不应仅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应该有自己的历史内涵。侯且岸教授从历史层面入手,对文化自信进行了深入的理论分析,深化了文化自信的认知,丰富了文化的认识论。报告指出,文化发展的历史过程应和人民大众的文化实践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应与历史相一致的逻辑理性的生成过程相联系,从而实现真正意义的文化自觉。

14ce36d3d539b600cf4c5cf2e950352ac75cb7f1

      侯且岸 北京行政学院教授

      中国的文化自信与包容

第一个问题:文化自信与包容。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随着外来思想的冲击,儒家思想已经发生动摇,呈现出多元化的文化发展趋势,其中的思想矛盾则集中于新旧之间的冲突。从当时的文化讨论来看,很多人是机械地把新与旧对立起来,隔断了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并且视旧为恶,企图从根本上加以否定,将其彻底地抛弃。这种非理性的认识在中国现代文化史上是颇有代表性的,而且持续的时间相当长,影响也很难根除。

针对这种非理性的认识,李大钊敏锐地觉察到了其中的误断。所以在1919年的3月,他在《晨报》上发表了一篇重要的文章,文章的题目就叫做《新旧思潮之激战》。

在这篇文章中,李大钊明确地表示,“宇宙的进化,全仗新旧二种思潮,互相挽进,互相推演,仿佛象两个轮子运着一辆车一样;又象一个鸟仗着两翼,向天空飞翔一般。我确信这两种思潮,都是人群进化必要的,缺一不可。”今天我们要对这篇文章做出一个很具体的分析。

责任编辑:李天翼校对:叶其英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