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进军民融合创新体系建设(2)

加快推进军民融合创新体系建设(2)

二、坚持问题导向,强化军民融合创新的优势

科技体制改革30多年来,科技与经济脱节问题得到明显改善,科研活力显著增强,军民科技脱节问题也得以改进。但与世界军民融合创新强国相比,我们还处在融合的初级阶段,军民科技二元分割的“两张皮”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一大批创新成果转化为新战斗力缓慢滞后,科技创新仍是军民融合发展的显著短板。导致这种落后现状的原因综合复杂,但根本是体制机制的障碍,突出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管理体制缺乏统筹。一是军民科技管理部门间统筹协调机制不健全,有沟通但缺乏常态化的统筹决策、统筹利用资源机制,供需关系衔接不够。二是国防科技内部各职能部门统筹协调不够,存在计划任务多头、资源分散浪费等问题。三是民口各科技管理部门、工业部门也存在与军方合作乱而散问题,效率不高。

规划计划衔接协调不够。军民科技规划部门间尚未形成一体化决策、研发、采购机制。一些民口研发的军民两用技术得不到军方的采用,有的推诿拖延丧失了技术的先进性优势;有的研发项目重复立项,造成低水平浪费;有些军事科技项目研究过程和民用相关项目结合不够,研发团队与相关民用项目团队结合不紧等。

开放协同不足。科研机构之间相对封闭,追求小而全的“孤岛现象”较突出,承担主要军事任务的几大国有科工集团,往往各成体系。多数大学科研机构,包括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等科技机构特别是民营科技企业在承接军用技术方面作用发挥不够。不少民营科技企业具备国际一流的研发创新能力,但在“参军”方面往往只能提供非关键技术及产品的配套,没有发挥优势功能。

军民融合的创新链过短。世界军民融合的先进水平是从规划制定、基础研究到产业化全创新链条的军民融合,而我国目前主要是在装备研制为主的国防科技工业这一下游的结合,在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等创新的上游和高端融合较少,尤其在决策支撑系统、战法、信息和指挥系统等方面技术支撑系统的军民融合创新薄弱。

应辩证地认识到,我国军民融合创新有巨大的后发优势。一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军民融合的重要论述为今后军民融合创新指明了方向和路径;二是党领导下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与市场竞争机制的有机结合是我国军民融合创新的制度优势;三是我国巨大的科技创新资源特别是世界一流的宏大科技人才队伍、先进的科研设施、日益快速增长的科技创新实力是实现军民融合创新的强大资源优势;四是全面深化改革特别是深化国防军队改革和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为军民融合创新提供了难得机遇和动力优势;五是智能革命正在蓬勃兴起,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发展应用最适合军民融合创新,成为推动新军事变革的新机遇窗口,抢抓这一先机,可推进我军智能化弯道超车,走在世界前列。

三、统筹协调推进军民融合创新体系建设

我们要积极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军民融合创新和科技兴军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的意见》,把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有机结合起来,加快建立军民融合创新体系。

明确军民融合创新的战略导向。做好加强国家军民融合创新体系建设的顶层设计,把军民融合创新体系建设作为深化国防军事改革和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目标之一,摆在军民融合的核心位置。确定一批融合科技创新的重点领域、重大项目、重点工程,特别要突出加速新型战斗力生成、形成非对称竞争对抗优势、整体军事实力弯道超车的新型重点领域。出台推进融合创新攻关具体举措,真正实现规划一体化,全创新链、全方位融合,一张蓝图协同实施。

改革军民融合创新的管理体制。军民融合创新体系关键在于深化改革,在领导和管理体制上确保统筹谋划、统筹决策、统筹资源利用和创新实施。要建立军民融合创新的国家宏观管理体制,加强军民科技融合创新的统筹协调,加强在科技发展规划制定、科技经费(包括基建费用)的预算编制、科技计划及重大项目实施的协调等多环节的融合,实现规划计划的统筹安排、创新资源的统筹利用、研发及产业化的协同衔接。

促进全创新链的军民科技融合。从创意提出、基础研究到产品和系统研制生产再到应用形成战斗力的全创新过程的融合,才是军民融合创新的本质要求。要加强军事需求研究和军事科技发展预测,建立更开放的创意创新方案征求机制,加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和科技工程等对军民融合研究项目的支持。军队主导的国防科研专项,要更加开放、广泛地吸纳民口科研机构和民营科技型企业的参与,鼓励有实力的科研机构和各类科技企业主导关键核心技术研究和装备系统的集成创新。

健全军民融合创新的各层级研究开发体系。以各类科研机构和科技企业为平台,形成“主导性创新基地+网络”的军民融合研发和产业化体系,建立起灵活高效的军民协同创新机制。把军民融合创新作为建立国家实验室的重要使命导向,在太空、海洋、网络、智能科技等军民融合重点领域优先着手建立国家实验室。扩大和提升国防重点实验室的规模和水平,使之成为军事科技创新为主导、军民融合创新的骨干基地。选择相关科研机构,引导支持其增加军民融合创新的比重,以任务承接等方式鼓励支持其从事军民融合创新工作。在国家重点人才计划中扩大军民融合创新高端人才的比例,支持民营科技企业建立军民融合创新基地,支持建立军民融合的创新创业平台。

出台一批有效推进军民融合创新的政策举措。把改革推动、政策激励、法规保障作为军民融合创新的有效手段,列入军民融合政策法规和改革举措的重点。在广大科技工作者中加强国家安全观教育和国防军事知识普及,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和“两弹一星”精神,在部队加强科普教育,提高广大官兵的科学素质,增强军民融合创新的思想共识和责任意识。

责任编辑:刘佳星校对:郭浩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