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全面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须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教书育人和学生健康成长全过程,做到责任与使命、教学与管理、内容与形式、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实现多渠道、多角度、多格局的育人目标,不断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协同效果。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具有系统性、整体性、长期性的特点,需要高校、家庭、社会各部门“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 [1],形成共同参与、合力推进的协同效应。这就要求,整体把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规律,增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协同性,把责任与使命、教学与管理、内容与形式、理论与实践相统一。
坚持责任与使命协同,培育思想政治工作者全心育人精神
高校教师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组织者、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然而,部分高校教师理想信念滑坡,使命感、责任感弱化,甚至在课堂上成为西方“普世价值”的“传声筒”“留声机”。
要扭转这一局面,须增强高校教师尤其是思政课教师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培育该群体孜孜不倦地全心育人精神。一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的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头脑,做到真学真信真用,使自己真正成为以先进理论武装起来的先进战士。[2]二要把教书和育人、言传和身教、经师和人师相统一,把明道、信道与传道作为高校教师尤其是思政课教师的神圣使命,并一以贯之的笃定和坚守;在潜心问道上须勤用心,学理研究上须肯费心,答疑解惑上须耐心,争做以责立身、以用立学、以爱施教且有立场、有担当、有爱心的合格教师。三要强化教师协同育人意识,高校思政课教师、学校德育部门及教学服务、后勤保障部门间应在立德树人目标指引下,共担育人之责,切实做到思想同心、目标同向、落实同步,为学生成长成才保驾护航。
坚持教学与管理协同,构建思想政治工作全员育人格局
全面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应当一手抓教学、一手抓管理,而且两手都要硬。但是,长期以来,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教育与管理部门各自为政,不仅未能形成齐抓共管的有效格局,而且还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碎片化。
要解决这一问题,须教学与管理“两手抓”、同步走,构建思想政治工作全员育人格局。一要加强领导,在明确分工的基础上相互合作,凝聚合力,比如,有条件的高校可成立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由校党委书记或分管思想政治工作副书记担任组长,其他校领导担任副组长,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组织部、宣传统战部、学生工作处、团委、教务处等党群机构参与,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大思政”协同育人格局。[3] 二要优化队伍,增强教职工协同意识。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辅导员,班主任和心理咨询师等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之间的协同合作,专业教师精心育人,管理部门服务育人。三要整合资源,充分利用各种育人资源,努力实现由“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的华丽转身,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范畴,科学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素质课、专业课“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让“思政味”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