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晓明:中国问题与马克思主义学术的中国化(2)

吴晓明:中国问题与马克思主义学术的中国化(2)

对于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学术来说,当它在发展的进程中取得了相应的积极进展和积累之后,必须适时地实现一个重要的历史转折,也就是使这种学术大规模地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学术中国化的决定性要义是:它不能仅仅局限于文本、思想史和理论逻辑之中,也不能仅仅周旋于国外马克思主义的各种成果和进展之间,而是要使所有这一切都能够在当今“中国问题”的导向中聚焦,并且以切中中国的社会现实为基础定向。这一要求实际上可以说是马克思主义学术的题中应有之义。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草创唯物史观时就曾明确指出:他们所提出的原理只是一些“科学的抽象”,这些抽象只能被当作研究的指南来使用——一旦离开了现实的研究,它们就没有任何价值。因此,马克思主义学术绝不可能是任何一种意义上的经院学术,如果执马克思主义之名的学术竟然表现出这种经院特征的话,那么它肯定早已转变为唯物史观的对立物了。

如果说马克思主义学术的中国化以应答中国问题和切中中国现实为根本任务,那么这是否意味着理论会因此变得不再重要,是否还意味着“世界眼光”会因此而受到局限呢?恰好相反。因为所谓“现实”,绝不是指一般的“事实”或“实存”,即通过知觉可以直接给予我们的东西,而是指实存中的本质,指展开过程中的必然性(参看黑格尔)。为了达到这种本质的和必然的东西,不仅需要理论,而且需要具有原则高度的理论——事实上,只是通过黑格尔和马克思的哲学创制,我们才能在理论上达到“现实”这一原则高度。至于真正的“世界眼光”,并不是由空疏理智所虚构的无内容的抽象,而是同样由特定的社会现实所规定的“视野”。如果说当今中国的社会现实中本质地并且必然地包含着普遍的世界联系,那么,从中国的社会现实出发就绝不意味着排除这种具有丰富规定的世界联系,而只不过意味着排除那种抹杀现实内容的抽象“眼光”罢了。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学术的中国化既是一个很高的理论要求,又是一项艰巨的思想任务。我们很容易发现:比较起单纯从书本中得来、单纯在纸上推演的学术(这样的学术往往只是对一般原则作外部反思的运用)来说,以切中社会现实的方式来应答中国问题将会是一个远为艰难也远为深入的学术任务——然而尽管如此,它却是马克思主义学术中国化之最为关键、最为本己的思想—理论任务。

实现马克思主义学术的中国化,目前正当其时。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构成这一学术之现实基础的历史性实践——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性实践——已经大规模地、生气勃勃地先行展开。正是在这样一种历史性实践发展的特定阶段上,马克思主义学术的中国化不仅成为可能,而且成为必要。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任务是在同样的现实基础上产生的;只有当我国的马克思主义学术界能够率先实现一个以中国化为枢轴的历史性转折,它才能够以自身独特的作用和承当来有力地推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历史性建构。

(作者:吴晓明,系复旦大学教授)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