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政治> 正文

施红:精准扶贫的措施、成效及政策(4)

四、当前脱贫攻坚面临的问题和具体政策落实

(一)面临的问题

现阶段,我国的扶贫开发工作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亟待冲破数量多、难度大、时间紧的难题。数量多,是指贫困人口数量多。截至2016年,我国还有农村贫困人口有4335万人。难度大。随着脱贫攻坚的深入推进,脱贫的成本越高、难度越大、见效越慢。时间紧。自2017年开始,每年要减贫1000万人以上,才能如此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二)具体政策落实

1.精准识别,分类施策

首先,精准识别,就是要识别出那些绝对贫困人口。那么,如何精准识别?各地都有一些因地制宜的好做法。比如,贵州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干部群众总结出的“一看房,二看粮,三看劳动力强不强,四看家中有没有读书郎”的精准扶贫“四看法”。再比如,贵州赫章县综合“四看法”和“评议法”等识别方法建立的“四二四”综合识别模式,通过占比权重计算分数,开展综合评定。按100分计算,“四看法”评分占40%、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评分占20%、村民主评议大会评分占40%。这两个县的做法充分考虑到群众的意见、贫困户的收入支出及家庭状况等因素,真正把最困难、最需要帮扶的贫困群众识别出来。

其次,探究致贫原因。据统计,目前建档立卡贫困户中致贫原因占比由高到低排序依次为,因病致贫占42.2%,因缺资金致贫占35.4%,因缺技术致贫占22.3%,因缺劳动力致贫占16.8%,因学致贫占9.0%,因残致贫和因灾致贫各占5.8%。可见,在贫困户的致贫原因中,占比最高的是疾病,尤其是大病、慢性病,而后依次是资金、技术、劳动力、孩子上学、残疾和灾害。

最后,分类施策。针对这些致贫原因,分类施策,确保脱贫政策覆盖每一个贫困户。对于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实施低保兜底;对于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实施产业扶贫;对于居住地不适合生存发展的贫困户,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对于因病、因学、因残、因灾致贫的贫困户,根据具体原因实施具体政策。

总体来看,按照致贫原因分类实施的政策已形成一个体系,就是基础设施+产业+易地搬迁+民生,称为体系扶贫。其中,基础设施体现的是“要想富,先修路”,产业扶贫是主要手段,易地扶贫搬迁使那些生活在偏远地区的贫困户搬出来,民生扶贫覆盖了因病、因学、因残、因灾致贫等方面。另外,体系扶贫要打“组合拳”、“倾斜拳”。一方面,脱贫攻坚要多管齐下、多措并举。另一方面,对绝对贫困人口要有政策倾斜。

责任编辑:赵苇校对:张凌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