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中国》第五集《公正司法》(下)解说词(10)

《法治中国》第五集《公正司法》(下)解说词(10)

摘要: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在推进全面依法治国进程中,司法机关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推出更加透明、更加便民的“阳光司法”新举措,让司法公正体现在每一起具体案件中,更体现在当事人和人民群众的切身感受中。

【解说词】

截至目前,全国省级公安机关都已出台受案、立案改革实施意见,16个省级公安机关增设了案管机构,使受案立案工作更加规范、高效、便民、公开,提升了公安机关执法公信力。

【解说词】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司法公开,可以有效促进公正廉洁司法,让群众看得见、感受得到司法的进步。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司法机关以改革为动力,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着力构建起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司法”机制。

2014年1月,中央政法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以公开促公正、以透明保廉洁,增强主动公开、主动接受监督的意识,让暗箱操作没有空间,让司法腐败无法藏身。

【解说词】

2017年五六月间,受到社会高度关注的于欢案,从二审公开开庭审理到案件公开宣判,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用微博直播、法官答疑、接受媒体采访等方式进行了全程公开。

【同期】法官

原审被告人于欢,犯故意伤害罪,判处有期徒刑五年,本判决为终审判决。

【解说词】

庭审公开让案件细节大白于天下,这起备受关注的重大案件审理,由全民热议的舆论焦点变成了一次全民法治公开课。

【同期】最高人民法院信息中心 主任 许建峰

首先第一个就打消了当事人对法院审判工作的那种神秘感,同时也让整个的审判活动实际上在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

【解说词】

以司法公开倒逼司法公正,人民法院建设审判流程公开、庭审活动公开、裁判文书公开、执行信息公开四大平台。自2016年7月1日起,最高人民法院所有公开开庭的案件,原则上都通过互联网直播,各级法院直播庭审超过60万次,观看量超过20亿人次。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开裁判文书超过3000万份,访问量近百亿人次。中国裁判文书网已成为全球最大的裁判文书网。

【解说词】

全国检察机关已建成案件信息公开系统,正式运行案件程序性信息查询、法律文书公开、重要案件信息发布和辩护与代理预约申请等四大平台,实现检察机关“两微一端”和新闻发言人全覆盖,全面落实行贿犯罪档案公开查询,推行刑事诉讼案件公开听证。

【解说词】

2016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的意见》,其中明确要求打造“阳光警务”。公安部出台有关规定,要求各级公安机关依法主动公开执法的依据、流程、进展、结果等信息。目前全国25个省区市建立运行了统一的执法公开平台。警务多公开一分,群众对公安机关的信任也多一分。

【解说词】

监狱,是国家刑罚执行机关,人们习惯把监狱与高墙、电网联系在一起,森严而神秘。怎样才能让刑罚执行权在阳光下运行,让司法公正的阳光照进高墙?

【解说词】

这是金华监狱一月一次的减刑假释刑事奖励评议。民警结合服刑人员刑事奖励评议结果及其一贯改造表现,集体研究确定提请减刑及减刑幅度,并在狱务公开栏中予以公示。浙江省金华监狱通过规范操作和狱务公开,从制度上规范民警自由裁量权,增强执法透明度,回应了老百姓所关注的热点问题。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