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讲家网评论丨让文化自信成为传统节日底色

宣讲家网评论丨让文化自信成为传统节日底色

核心提示:在中国走向国际舞台的今天,我们必须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尤其是要坚守好以中国传统节日为代表的中华文化,把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激活其内在的强大生命力。

 又是一年七夕至,千里明月寄相思!七夕节源于汉代,盛于唐宋,有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七夕又可称为重七、香日、星期、乞巧、女儿节、兰夜、穿针节等等,更有“拜织女、穿针乞巧、喜蛛应巧、投针验巧、种生求子、拜魁星、为牛庆生、吃巧果”等民间习俗,这里面的每一项习俗,都有着浓浓的且独一无二的“中国味儿”,都很有意思。不仅如此,历史上有关七夕节的诗词歌赋也数不胜数,饱含着牛郎织女故事圣洁与浪漫,还有那对爱情、对婚姻、对未来忠贞不渝的不懈追求,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由衷向往。可以说,七夕节蕴含着丰富的中华民族文化基因。

58PIC8H58PICUk4_1024

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作为世界古代文明中唯一未曾中断而延传至今的伟大文明,中华文明绵亘悠远、历久弥新。肇源、孕育于此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点点积淀起了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为代表的中华文明DNA。一旦抛弃、丢失了这些民族元素,中华儿女、炎黄子孙将何以自处?将走向何方?

“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2014年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到北京师范大学看望教师学生时讲到,“我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的确,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公开讲话与文章中提到“文化自信”一词。总体看来,中国之所以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根基也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传承上的文化自信。实践证明,中国也只有坚持好文化自信,才能永远守护好自己的根与魂,才能确保中华民族世代永续。

令人欣喜的是,正是源于从上至下对保护和弘扬传统文化的高度认知,2017年1月,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首次以中央文件形式专题阐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作,其中明确提出:“实施中国传统节日振兴工程,丰富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文化内涵。”与此同时,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出要“加强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作被提升到国家战略,这对于新时期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必将起到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文化必须通过时代传承方能成其久远。一方面,要让“诗书礼乐”等传统文化进校园、进教材、进教程、进教法,让孩子们在优秀传统文化“浸润”中健康成长。另一方面,我们还要加强顶层设计和科学引领,充分发挥文化旅游、传统文化保护的关键作用,引导全社会在日常生活中感知中华文化、传播积极能量。另外,在教育层面,还要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学科建设,尤其是要重视保护和发展具有重要文化价值和传承意义的“绝学”、冷门学科,让青少年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忠实信仰者、自觉继承者、有力践行者,才不至于让中华文化断代、文脉断层。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以传统优秀节日为代表的中华文化延续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也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在中国走向国际舞台的今天,我们必须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尤其是要坚守好以中国传统节日为代表的中华文化,把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激活其内在的强大生命力。从这个角度来讲,只有我们自觉自发地守护好诸如七夕节这样的优秀传统节日,久而久之,文化自信就能成为每一个中华儿女骨子里的深沉情怀、价值坚守和不灭信仰。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违者必究。)

宣讲家网评论,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欢迎有识之士投稿或提出宝贵意见建议!

稿件一经采用,必付稿酬。谢谢!

宣讲家网评论征稿邮箱:xuanjiangjia001@163.com,QQ交流群:531249826。

责任编辑:李梦柯校对:周艳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