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盯重点领域补短板的七个方向(2)

紧盯重点领域补短板的七个方向(2)

加强对公共服务的投入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群众对健康医疗、文化生活、养老服务等方面的需求不断增长,且呈现多元化、个性化特征。补齐这些领域的短板也十分重要。

居民健康水平不仅是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也是影响人力资本水平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优质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建制镇和农村疾病防控设施不足,居民健康管理意识不强。需要优化医疗卫生机构布局,加大妇幼健康和基层卫生设施建设,促进医疗资源向基层、农村流动。需要重点加强县市的传染病、慢性病、精神病、地方病防治能力和卫生应急管理能力建设。需要完善基层医疗服务模式,推进全科医生覆盖,发展远程医疗。

文化是软实力的重要体现,既影响社会生产组织效率和制度建设成效,也关系到经济发展的潜力。目前,城市文化场馆设施利用率不高,农村文化服务设施短缺,经营主体产品创新和市场开发能力较弱,资金来源有待多元化。加强农村文化服务设施建设,需要结合农村农民的实际需要,创新服务模式;同时提升文化普遍服务水平,推动大中城市的体育馆、文化馆、博物馆和公益性展览馆向公众免费开放,推进社区便民文体设施建设。

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但目前社会养老服务能力明显不足,养老设施供需矛盾尖锐。构建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需加大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建设力度,推进老旧社区适老化改造;需构建一个合理有效的养老地产金融生态链,核心是发展专业投资商,取得低成本长期资金的支持,实现养老地产风险收益的合理分配,推动整个系统低成本持续运行;需推动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相结合,丰富养老服务和产品供给方式、模式和主体。

以创新推动新产业发展

创新能力总体不足使我国产业竞争力较弱,影响我国产业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的地位。有研究认为,我国在核心技术、关键技术上对外依存度高达50%,高端产品开发70%的技术要靠引进,重要的零部件有80%需要进口,一些关键的芯片甚至100%依赖进口。同时,在拥有广阔前景的新兴产业市场,我国远远落后于美、日等发达国家,品牌建设和推广步伐也相对滞后,这将使我国在国际市场的份额被慢慢“挤出”,削弱出口竞争力,也无法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培育新产业离不开科研投入,近年来,我国科研投入强度不断增大,占GDP的比重由2000年的0.9%上升为2016年的2.1%,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需进一步加大投入。

继续推进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产品和服务的供给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正常运行和健康发展的物质基础,对于改善人居环境、增强城市(镇)综合承载能力、提高城市(镇)运行效率、稳步推进新型城镇化具有重要作用,因而是城镇化进程及其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我国一直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并将基础设施投资作为一项重要的宏观调控手段。无论是应对外部经济危机的冲击,还是协调国内区域经济发展失衡问题,政府都将基础设施投资作为一个重要的政策工具。

然而,总体上看,我国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与经济总量全球第二的地位并不相称,导致基础设施难以高效发挥保障经济发展的作用。比如,交通基础设施发展质量有待提高,互联互通能力不足。2016年底,我国高速公路的通车里程已达13万公里,但总体通行能力不如发达国家。近年来,我国农村公路建设成效显著,但建设质量和标准普遍不高。又如,市政设施也存在明显短板。我国城市道路交通压力越来越大,大城市交通拥堵现象突出,亟需大力发展地铁、轻轨等大容量轨道交通。我国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污水处理设施不足,处理率低等问题依然存在,市政设施供需矛盾比较突出。这些问题都需要有序解决。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