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史家胡同看十八大以来的新变化
蓝荫海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创作室原主任、一级编剧
摘要:史家胡同历史悠久、文化优秀,这里曾经住过很多名人,比如胡适、章士钊。1952年,人艺在这里建院,所以这里文化底蕴特别深厚。在史家胡同博物馆里,还专门为人艺开了一个厅,把人艺的变化在这里展现出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提出不仅要“身入”,更要“心入”“情入”。这对文艺工作者有创造性的启发。
我原来在人艺搞编剧,退休以后关注的重点转移到了街道,转到了史家胡同。我十九岁参加工作,就在史家胡同。人艺就是在那儿建立的,一直到现在也没离开,60多年了,所以我对这条胡同感情深。人艺有传统,叫做深入生活,我退休以后反而更接地气了。下面我联系史家胡同的变化,谈一些个人的感受。
史家胡同其实就是一条小胡同。十八大以后,史家胡同的进步非常快,非常感人。比如史家胡同小学,现在已经逐渐发展成为市重点小学,除了史家胡同低年级部,还在周边胡同建设了中高年级部。史家胡同的党建工作也抓得特别好,我举一个例子,为了庆祝建党95周年,这个小学就组织了一个小记者团,采访了史家胡同及周边胡同的八个老优秀共产党员,他们有参加过抗日战争的,有搞外交的,有搞文艺工作的,后来小记者们还出版了一本书,由街道党委书记写了序,这是非常好的传承,一般学校做不到。
再比如,十八大以后建立的史家胡同博物馆,为什么我对博物馆的感情这么深?因为我是这个胡同里的人,退休以后,我就加入到博物馆的志愿工作以及居委会文艺创作的行列里面来。所以博物馆从开始策划到现在,一直都受到关注,不止受到国内的关注,也受到了国外的关注。史家胡同博物馆的修建得到了“查尔斯王子基金会”的支持。
史家胡同历史悠久、文化优秀,这里曾经住过很多名人,比如胡适、章士钊。1952年,人艺在这里建院,所以这里文化底蕴特别深厚。特别是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到文化自信,把文化自信提到一个特别高的位置,有新理念,还有新举措。在史家胡同博物馆里,还专门为人艺开了一个厅,因为人艺在这里建立的,把人艺的变化在这里展现出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提出不仅要“身入”,更要“心入”“情入”。这对文艺工作者有创造性的启发。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