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国际> 正文

李建民: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10)

三、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制约因素及前景展望

中俄关系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有了长足进展。尽管当前中俄关系处于历史最好时期,但仍有各种潜在的制约性因素需要消除,需要进一步增信释疑,来提高战略互信水平。这种潜在的制约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中国国家综合实力的快速增长,使俄罗斯国内尤其精英层对发展中俄关系存在疑虑,担心中国的快速增长会使俄罗斯处于不利境地,加速俄罗斯对中国的经济依赖,成为中国的原料附庸。所以,消除俄罗斯版的“中国威胁论”是处理两国关系中非常重要的问题。要消除“中国威胁论”,双方都需要一个过程,中国要以自身行动证明我们的发展对俄罗斯不仅不是威胁,反而是重要的历史机遇;俄罗斯人则要克服心理失衡,做到以平常心态对待邻国的发展和强大。

第二,中俄在中亚地区如何共处以及如何处理与域外大国的关系。中俄是全球性的战略伙伴,但两国在中亚战略上存在一定的竞争。最近十多年,中国在中亚的影响力不断上升,这毫无疑问地引起了俄罗斯方面的警觉。尽管中俄两国在上合组织经济合作中总体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但实际上在一些具体的合作领域也时常会出现一些“不协调”。俄罗斯一直把中亚看成是自己的后院和重新振兴的依托,更倾向于将上合组织作为俄罗斯所构建的独联体、欧亚经济联盟以及集体安全条约组织之外的有益补充,中国坚持上合组织“安全”“经济”“人文”共同运转,对开展上合组织的务实经济合作有更多的优势。俄罗斯担心中国在中亚地区经济影响力的快速上升,排挤其在中亚地区的主导地位。

2013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俄罗斯国内对“一带一路”倡议在认知和接受上经过了从担心、疑虑到逐步接受再到欢迎并参与的过程。在高层中,现在的关系是比较顺畅的;而在学术界和民间,还存在一些不同的观点。我认为,在处理中俄关系时,仍要秉承《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中提出的基本原则和精神,中俄要处理好在中亚地区的共处关系,明确中俄之间不是竞争,更多的是合作关系,要坚持互利共赢,开展全方位合作。“一带一盟”对接不是一个短期内就能够轻易获得成功的选项。对中俄两国来说,通过在广大欧亚空间的共同合作,既是对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进一步深化提升,也能深化两国人民之间的互相认知,同时中俄两国也非常有可能通过在这样一个广大地区的开发和建设,来提升自己在全球事务中的地位。

责任编辑:张一博校对:赵苇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