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三,安全合作。安全合作是中俄战略协作的一个重要领域,是中国军事外交的最重要方向,也是衡量中俄政治互信程度的试金石之一。加强军事合作将增强中俄政治互信,同时也会增强中俄应对共同威胁的能力。中俄防务安全合作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高层交往日益密切。在防务安全合作领域,中俄已经建立了战略安全磋商、政府间军事技术合作混合委员会、国防部长定期会晤和总参谋部战略磋商等一系列双边合作与会晤机制,两国在上合组织框架内的安全磋商也保持常态化。2013年,习近平主席访问俄罗斯,参观了俄武装力量作战指挥中心,成为首个到访俄军指挥中枢的外国元首,这充分体现了两国两军的战略互信。
二是军技合作从“买卖”关系向“伙伴”关系转型。上世纪末、本世纪初,俄罗斯几乎成了中国唯一的先进武器来源国。我国从俄罗斯进口的武器主要包括战斗机、运输机、现代化潜水艇、驱逐舰、雷达系统、防空导弹系统以及其他武器装备。但是近年来,俄中两国的军事技术实力实际上是此消彼长的过程,中国的军工体系日益完备、技术水平不断提升。中俄两国的合作已经由以往单纯的从俄罗斯进口的“买卖”关系向“伙伴”关系转型。比如,双方开始积极磋商联合研制重型直升机和远程宽体客机等一系列项目。
三是联合军演已成为中俄两军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务实合作的标志。自2003年以来,两国军队多次参加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的多边和双边联合演习。中俄海上联合军事演习也在进行,2017年7月,中俄两国海军在波罗的海海域举行海上联合军事演习。而在2013年7月进行的中俄海上联合军事演习中,双方舰艇还打开、使用多种雷达和光电、通信等电子设备,这体现出两国军队战略互信水平不断提高。中俄联合军演是双边军事合作行动,不针对第三方。通过军演,不仅展示了两国各自军队建设的成果,也提高了两军在防务安全领域联合筹划和协同行动的能力。
2017年6月7日,中俄两国国防部长签署了《2017-2020年中俄军事领域合作发展“路线图”》,该“路线图”对中俄未来四年的军事合作进行了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那么下一步就是双方要制定好具体的落实计划。
其四,人文合作。近年来,中俄人文合作蓬勃发展,“国家年”“语言年”“旅游年”“青年交流年”“媒体交流年”等国家级大型人文活动持续升温,双方人员往来不断密切,重点和品牌项目引领作用开始显现。
从教育交流看,在经济类、师范类和语言类高校之间已搭建了合作平台,中俄两国留学生互换的规模不断扩大。根据《中俄人文合作行动计划》,两国将扩大留学生交流规模,鼓励两国青年到对方国家教育机构学习。到2020年,两国互派留学生总人数将达到10万人次,其中中国派5万名学生到俄罗斯学习当地科学、技术、文化、语言和艺术,来华留学的俄罗斯人也将达到5万人次。
在青年交流方面,2014年和2015年互办中俄青年友好交流年,这一机制的启动,对两国青年的交流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其五,旅游合作。旅游合作也是中俄战略合作的重要领域和新的增长点。在中俄人文合作框架下,两国积极推进简化签证、增加直航航班、打造特色旅游线路、加强旅游推广等措施。2015年,中国赴俄旅游人数达120万人次以上,2016年继续保持了这一增长势头。通过旅游合作,不但增进了两国民众对相互文化历史的了解,同时旅游合作市场的潜力不断释放,对带动地区产业转型,促进交通运输、城市建设、商贸、餐饮服务、文化娱乐等行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