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国际> 正文

李建民: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2)

一、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性质与基本原则

(一)历史的回顾和镜鉴

如何处理和发展中俄关系,是具有特殊价值和意义的重要命题,是对我们政治智慧的考验。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中俄两国互为最大的陆上邻国,两国有着4300多公里长的共同边界。从历史上看,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像苏联那样,对中国的国家安全和发展道路产生过巨大而又深远的影响。

1.从地缘政治和国家安全视角看,俄罗斯是影响中国国家安全最重要的因素

1989年5月,邓小平在会见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时曾讲过,从中国得利最大的,则是两个国家,一个是日本,一个是沙俄,在一定时期一定问题上也包括苏联。

回顾历史,从1689年(康熙28年)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到现在的300多年时间里,俄罗斯确实是从中国获取利益最多的一个国家。在这期间,1858年5月28日,沙俄和清朝政府签署了《瑷珲条约》;1860年11月14日,沙俄和清朝政府签署《中俄北京条约》;1864年10月7日,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通过这些不平等条约,沙俄从中国划割了15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黑瞎子岛也是被苏联占据的,这是1929年张学良发动中东铁路事件后,斯大林指挥苏联红军全面突破黑龙江、乌苏里江,对中国实行军事入侵的结果,所以苏联占据黑瞎子岛也是没有任何条约依据的。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中苏关系急剧恶化,发生了珍宝岛事件,中苏边境陈兵百万。面对苏联的威胁和压力,国家把主要资源和精力放在了备战备荒、防御苏联军事进攻上面。

所有这些历史事件表明,俄罗斯是影响中国国家安全和领土完整的一个最大的外部因素,无论是在晚清、民国时期,还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可以看到,没有一个良好的中俄睦邻友好关系,中国的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就会遭受巨大的挑战和威胁。因此,保持中俄的良好关系对于两国的安全和周边环境是一个最重要的条件,为此必须珍视今天的中俄关系,绝不能让中俄关系再回到原来那种相互敌对的状态。同时也要铭记历史,以史为鉴,只有这样才能更深刻地理解中俄睦邻友好关系的内涵,处理好国家间关系。

2.经济援助和发展道路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成立到苏联1991年解体,中苏关系这段历程共有42年。对于中苏关系的这段历程,李景贤曾归纳为:十年“亲热”、十年“冷战”、十年“热战”、十年“回暖”。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们的首要任务是搞经济建设,奠定工业基础。很多回忆录里都提到,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工业建设用60余年时间走完发达国家长达数百年的历程。而中国工业建设的起点恰恰源自“一五”计划时期,苏联援助中国的156个项目。这156个项目包括106个民用工业项目和44个军工项目,实际最终建成150个项目。这150个项目涵盖了几乎所有的工业门类,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洛阳第一拖拉机厂、第一重型机器厂、西电公司、兰州炼油化工厂、武钢、包钢等一大批工业企业,还包括包头一机、二机(主要是生产坦克),哈飞、沈飞(主要是生产歼击机、直升机)等大批工业企业,这些都是在这批援建项目中创建的。尽管苏联后来撤走了专家,终止了援建项目,但不可否认的是,156个援建项目为一穷二白的中国建立起了比较完整的基础工业体系和国防工业体系的骨架,以及比较完整的现代技术体系,起到了奠基作用。

与此同时,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模式也对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什么叫改革开放?改革的一个非常重大的任务就是要去苏联化,要改革中国体制当中的苏联模式的影响。如果没有改革开放,冷战结束、苏联解体后,如果中国还坚持苏联模式,很难说中国会面临什么样的局面。

通过对历史的回顾,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就是中俄(苏)关系是一对特殊的大国双边关系,对于中国来说,稳定的中俄关系能够为两大邻国在安全的环境里实现国家发展目标提供保障,通过互利互惠的合作为彼此提供支持,加深对彼此发展道路的理解。

邓小平在会见戈尔巴乔夫时曾指出:“我们这次会见的目的是八个字:结束过去,开辟未来。”苏联解体后,中俄关系开启了一个新的历程。

责任编辑:张一博校对:赵苇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