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协同体” (2)

构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协同体” (2)

摘要:加强和改进高校的党建工作,做好新形势下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落脚点都是推动高校的改革发展,提升办学质量和水平,更好地履行高等教育职能。

  落实好举措,“现实需求”与“服务供给”同频共振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有丰富的内容,如果方式方法不当,忽视“需求侧”的主体性,或者过于迎合受教育者的需求,忽略“供给侧”的影响力,导致“供需结构失衡”,必然影响教育效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因此,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增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思维,构建思想政治工作“师生共同体”,紧密联系实际,密切联系师生,找准供需平衡点,精准施策,有的放矢,使“现实需求”与“服务供给”同频共振、良性互动,不断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增强认同、达到共鸣、取得实效。

高校要坚持问题导向,加强对思想政治工作“需求侧”和“供给侧”研究,实现教育供给端的转型升级。要贴近师生情感的“触发点”。思想政治工作既要教育人引导人,又要关心人帮助人,要真诚贴近师生实际,关心他们的冷暖疾苦,解决他们的现实困难,及时回应他们的诉求,缓解他们的内心压力,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工作,不断增强师生的情感认同。要回应师生心存的疑难点。思想政治工作实际上是一个答疑解惑的过程,面对急剧变化的发展时代和日益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面对无奇不有的网络世界和真假难辨的舆论信息,高校要深入研究、及时回答实践提出的新课题,主动回应师生疑惑,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化之以文、应之以变、导之以行,为师生提供科学的价值、理论、道德、文化等信息,引导他们以积极健康的心态投入学习、工作和生活。要找准师生发展的切入点,分类教育、分层指导。在教师方面,重点做好学术科研、职称评聘、住房安居、社会保障、子女教育等方面的工作,不断提升教师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在学生方面,重点做好理想信念、价值取向、学习深造、就业创业、身心健康等方面的工作,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优质服务。

  覆盖全时空,教育引路与行为落地同步共育

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是一段教育引路的过程。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四个重要认识”,即要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高校教师要充分挖掘学生喜爱的教育元素,构建学生接受的教育话语体系,把教育覆盖到学生学习、生活、行为的方方面面,使思想政治工作不受时空限制、覆盖全体学生、落细落小落实,达到教育引路与行为落地同步共育的效果。

在教育引路方面,高校要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从教育教学的规律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学理上,进一步厘清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和客体、思想和行为、内容和方式、活动和载体。要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引领思想政治工作,深刻把握高等教育的发展态势,把握学生的心理特征,把握学生的成长规律,以先进思想和教育理念办学治校、育人育才。要坚持问题导向,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升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行为落地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价值导向,是理论认同、文化认同和情感认同的外在表现形式,也是检验教育效果的关键环节和重要标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努力把“大”的道理落“小”,深入生活、扎根学生、融入实践,要从学生日常生活实际出发,运用鲜活的理论、引用鲜活的案例、使用鲜活的方法,结合现实中具体细微的场景和身边具体可感的故事,通过感知、感悟和实践,使教育思想由“知识体系”转变为学生的行为习惯和价值取向,使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

  统筹大格局,外部资源与校内要素同力共为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既包括家庭、社会等外部资源,又包括课堂、课程、教师、学生等校内要素。“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旨在倡导外部资源与校内要素协调推进、共同发力,以“大思政”的大格局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功能。因此,高校要建立多维的资源结构,凝聚校内外育人力量,整合课内外育人资源,优化校内外思想政治工作结构,实现“协同体”内各要素的整合、配合和融合,努力构建多元供给的育人格局。

建立社会和家庭有机结合的校外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社会是个大课堂、大熔炉,社会对学生的影响是深刻而广泛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要成长为国家栋梁之材,既要读万卷书,又要行万里路。”高校要把校外知名人士、优秀校友、优秀企业家等纳入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系统,发挥他们在思想引领、价值传导、实践教育和基地资源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同时组织学生参加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实践活动,培育学生服务社会、报效国家的情怀。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在整体育人的新格局中,家庭教育不可或缺,要通过“家校联动”机制,及时反馈学生的现实表现,引导家庭成员开展亲情教育。学校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专门机构和主要场所,是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目标的主导力量。从宏观运行上,要构建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职能部门牵头协调、相关部门分工负责、基层组织具体落实、全校师生共同参与的大思政格局;从微观落实上,要充分发挥课程、课堂、教师、活动等校内要素,发挥各自特点与教育资源优势,从整体上组织、协调、实施各项教育活动,关注每一门课程、搭建每一个载体、落实每一项活动、关爱每一名学生,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这门“微雕艺术”,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增强协同教育效果。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王梓辰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