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讲家网评论丨激发群众脱贫攻坚内生动力 ——对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理念的理解

宣讲家网评论丨激发群众脱贫攻坚内生动力 ——对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理念的理解

核心提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扶贫开发工作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增强紧迫感和主动性,在扶贫攻坚上进一步理清思路、强化责任,采取力度更大、针对性更强、作用更直接、效果更可持续的措施,特别要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上下更大功夫。就全国总体而言,解决精神匮乏比解决物质匮乏难,解决千百年来形成的落后观念和习俗比解决贫穷难。脱贫攻坚千难万难,最难的是脱贫的内生动力不足。

timg (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扶贫开发工作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增强紧迫感和主动性,在扶贫攻坚上进一步理清思路、强化责任,采取力度更大、针对性更强、作用更直接、效果更可持续的措施,特别要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上下更大功夫。“到2020年还有不到4年时间,平均每年需减少贫困人口近1100万人,越往后脱贫成本越高、难度越大”。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应询脱贫攻坚工作情况时说,越往后越是难啃的“硬骨头”,困难和问题肯定不少。对于什么是最难解决的问题,各地千差万别、情况不一,见仁见智,但就全国总体而言,解决精神匮乏比解决物质匮乏难,解决千百年来形成的落后观念和习俗比解决贫穷难。脱贫攻坚千难万难,最难的是脱贫的内生动力不足。

坚持精神脱贫与物质脱贫相结合“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志”,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理念的战略重点。他要求,扶贫工作要从解决突出问题入手,建立有内生动力、有活力,能够让贫困人口自己劳动致富的长效机制。稍加分析便会发现,不论造成贫困有何种直接原因,精神贫困始终是主观上的首要根源。

精神贫困首先体现在人穷志短,缺乏脱贫致富的勇气和信心。经验表明,只要注重帮助贫困人口充分认清自身优势以及主观能动性的重要作用,树立脱贫信心、营造脱贫环境,拿出敢想敢干的闯劲和锲而不舍的韧劲,就没闯不过去的“火焰山”。做好精神扶贫工作,要立足扶贫对象自身,坚持扶志与扶贫紧密结合,通过政策宣讲、思想动员、典型示范等各种有效的宣传教育方式方法,打好精神脱贫“组合拳”。尤其是要突出先治愚再治穷,率先解决好“思想脱贫”上的问题,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和陈旧陋习,实现从“要我脱贫”的被动状态向“我要脱贫”的强烈愿望转变;使“等靠要”转为“主动出击”。重塑贫困农民的精神世界,真正让他们的心热起来、行动起来,自立自强奔向致富路。要重视干部群众的首创精神,充分尊重和保护他们的意愿与诉求,防止越俎代庖式的帮扶,脱贫致富终究要靠贫困群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来实现。也只有“精神脱贫”,才不会“再返贫”,这是精准扶贫的关键之措、明智之举。

坚持扶贫与扶智相结合。大力发展乡村教育,深入开展农村科技创新创业,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理念的重要战略体现。到2020年,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是中央确定的目标。其中,“把贫困地区孩子培养出来,这才是根本的扶贫之策”。国务院印发了《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对未来几年乡村教育发展做出纲领性指导意见。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部先后组织实施了20项教育惠民政策措施,实现了贫困地区义务教育普及、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学生资助体系、教师队伍建设、民族教育发展、职业教育提升等领域的教育扶贫全方位覆盖,为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地区同步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从实际情况上看,在贫困地区、民族地区,既要巩固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也要重视搞好职业教育、农业科普培训教育,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大力支持贫困村引进新技术、新品种、新成果,深入开展农村科技创新创业,让广大农民及时了解掌握最新农业科技,使农村贫困劳动力的脱贫技能得到改善和提高,这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是斩断穷根、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也是脱贫致富之根本所在。

责任编辑:李梦柯校对:刘媛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