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7·26”重要讲话体现的理论品格和思想方法

习近平总书记“7·26”重要讲话体现的理论品格和思想方法

摘要:“7·26”重要讲话指出:“我们要在迅速变化的时代中赢得主动,要在新的伟大斗争中赢得胜利,就要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来思考和把握国家未来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战略问题,在理论上不断拓展新视野、作出新概括。”

“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三因”理念,是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12月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提出的。“三因”不仅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理念,而且也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和科学的思想方法的深刻概括。理者,物之固然,事之所以然也。把握“事”和“化”、“时”和“进”、“势”和“新”之间的辩证关系,知其“固然”,更知其“所以然”,是学习和运用、发展和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方法和根本道理。习近平总书记“7·26”重要讲话是运用“三因”理念,发展和创新马克思主义的典范。我们应该依循“三因”理念,深入学习和贯彻“7·26”重要讲话精神。

因事而化:从“7·26”重要讲话对党的十八大以来五年间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发生的历史性变化的阐述中,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7·26”重要讲话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洞察和把握世界发展大势和当代中国现实,深刻阐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深刻阐述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深刻阐明了未来一个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政方针和行动纲领,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要思想、重要观点、重大判断、重大举措,为开好党的十九大奠定了重要的政治基础、思想基础和理论基础。

“7·26”重要讲话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的5年,是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很不平凡”的5年。以“很不平凡”来概括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程的特征是极为精辟的。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科学把握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发展大势,顺应实践要求和人民愿望,提出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推出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特别是着力于“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这些“解决的难题”和“办成的大事”凸显于九个方面。这九个方面“解决的难题”和“办成的大事”,凸显了“很不平凡的”5年的实际、实绩和实效。

这九个方面“解决的难题”和“办成的大事”深刻说明,党的十八大以来的5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举旗定向、谋篇布局、迎难而上、开拓进取,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重大成就。“因事而化”,这九个方面“解决的难题”和“办成的大事”,“化”出了一些深刻的道理,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科学指引,是5年来我们取得这些历史性成就的根本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要更为牢固地树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责任编辑:王妗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