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重视和发挥文明的力量,以务实有效举措推动精神文明建设,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鲜明特点。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的指引下,精神文明建设与党和国家整体形势同步向上向好,主旋律更加响亮,精气神更加充盈,正能量更加强劲,新风尚更加彰显。凡是过去,皆为序章。要适应党和国家事业的新发展,努力把精神文明建设做得更好。
精神文明建设的创新成果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一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立意高远、思想深刻、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深刻阐明了方向性、根本性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丰富发展了我们党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至少有4个方面的创新成果:
在坐标上有新定位。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是凝聚中国力量的思想道德基础,进一步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和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等重大问题。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来抓,融入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之中,使之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成为百姓日用而不觉的行为准则,成为我们生而为中国人的独特精神支柱。
在内涵上有新拓展。强调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理想信念是精神上的“钙”,在全党全社会持续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开展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宣传教育,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让理想信念的明灯永远在全国人民心中闪亮,紧紧团结和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下。
在规律上有新概括。强调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战略方针,以辩证的、全面的、平衡的观点,正确处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要锲而不舍、一以贯之抓好,使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搞好,国家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强,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要德与法结合推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引导人们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注意把一些基本道德规范转化为法律规范,通过法律的强制力来强化道德作用,形成向上向善的力量。
在实践上有新要求。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精神文明建设要以人为本、共建共享,紧紧围绕促进人民福祉来进行,办实事、讲实效,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创新内容和载体,改进方式和方法,吸引群众广泛参与,推动人们在为家庭谋幸福、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作贡献的过程中提高精神境界、培育文明风尚。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