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论”对今天处于深化改革大时代的青年如何积极投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依然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历史表明,社会大变革的时代,一定是哲学社会科学大发展的时代。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风云激荡的中国经历着历史上从未有过的社会变革。面对内忧外患战乱频仍,中国该往哪里去?无数志士仁人上下求索。“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然而,马克思主义进入到中国,一开始曾出现过“水土不服”现象。中国革命遭遇的挫折呼唤与中国国情相适应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即将开始的抗日战争也需要符合中国实际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来提振士气、鼓舞人心。历史的重任落在了毛泽东这位无产阶级革命家身上,1937年那个夏天,在陕北的窑洞里,“两论”应运而生。
在“两论”中,毛泽东同志深刻总结中国革命的经验教训,针对党内一部分披着马克思主义外衣迷惑同志、否认“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这个真理的教条主义者,以及看不见革命的全局、盲目工作的经验主义者的错误思想,从全面抗日战争的战略任务中对实践和矛盾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得出了一系列重要结论。由此,使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受到了一次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及其思想路线的深刻教育,让分辨不清“左”、右倾错误思想、处于迷茫中的青年革命者逐渐懂得了认识与实践的统一、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从此思想上有了引航的明灯,脚底下有了前行的力量。
大革命血的教训已经证明,脱离中国实际,生搬硬套的马克思主义指导不了革命的胜利;不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作用,凭旧有的经验应对新的战争,在实践上也是行不通的。毛泽东深刻指出:“人们要想得到工作的胜利即得到预想的结果,一定要使自己的思想符合客观外界的规律性,如果不合,就会在实践中失败。”“不同质的矛盾,只有用不同质的方法才能解决。”他同时强调:“感觉解决现象问题,理论才解决本质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一点也不能离开实践”“研究问题忌带主观性、片面性和表面性”等等。
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新的实践离不开新理论的指导,新理论的发展离不开党的指导思想的传承与发展;“两论”的科学性、真理性决定其必将得以继承和发扬。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举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高度重视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不断丰富和完善,彰显了“两论”的强大生命力。广大青年要更好地规划人生、创造历史,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事业,就必须认真学习以“两论”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著作,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掌握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和时代内涵,并以此指导新的实践。
“两论”的诞生让参加革命的有志青年及时扣好了“第一粒扣子”,也是当今青年成长所必需的哲学滋养
“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着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扣好青年的“第一粒扣子”,才能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之树长青。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总结的那样:我们党取得的所有成就,都凝聚着青年的热情和奉献。
在革命中成长起来的共和国栋梁们,得益于参加革命时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开悟与滋养。与那些守着教条和经验不放的主观主义者的人生际遇相比,大多数革命青年是幸运的,因为他们及时地用“两论”扣好了投身革命的“第一粒扣子”。
时隔80年,热血依然滚烫,经典依然鲜活。于国家而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开悟了的热血青年;于个人而言,抓住历史机遇,实现“我的梦”依然离不开一腔开悟了的热血。今天我们谈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谈学习“两论”,并不是将马克思主义信仰强加给任何人,而是为当代青年成长成才提供正确的世界观、方法论,提供一条少犯错误的捷径,避免因主观主义、教条主义错误而陷入不断失败的深渊。
对于青年党员而言,时刻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滋养是成长必需,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必修课,理应做到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原原本本学习和研读经典著作”,尤其要扎实学习“两论”,“浮光掠影不行,浅尝辄止不行,必须专心致志地读、原原本本地读、反反复复地读”,通过细嚼慢咽去感悟“两论”历久弥新的思想价值。 新形势下,我们要以重温“两论”为契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心战略,把思想定力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的高度认同上,把政治定力建立在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上,扣好人生信仰的“第一粒扣子”,树立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靠本领成就的观念,将个人成长融入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大潮中去。
正如80年前毛泽东同志在《实践论》中所说的那样:“马克思列宁主义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现如今,在坚持中发展“两论”、在发展中坚持“两论”,不断实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发展,才是对“两论”最好的纪念。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