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恼”的桃王》编导手记

《“苦恼”的桃王》编导手记

摘要:都说人的眼睛会说话,随着年岁增长,眼神里的内容也会越来越复杂,胡殿文属牛,年龄和我父亲相近,却不像我父亲的眼神那样“复杂”。胡殿文的眼神很纯净……

从东三环开车行驶一个半小时,我到达了北京市平谷区刘家店镇寅洞村。敲响大铁门,胡殿文对我们说了四个字:“来啦?进屋”。待我顺势走进他的大瓦房,环顾一圈之后再回头,他人没进屋,开着电动三轮车出去了……

胡殿文的老婆崔凤玲大婶说,“他去给你们摘桃去了,怕儿子摘得不甜,非得自己亲自摘,你们稍等会儿。”10分钟后,胡殿文拿着一盘子大桃进了屋,让我们吃,味道和城里买到的相比,口感好太多了。

一边吃桃,一边聊天。都说人的眼睛会说话,随着年岁增长,眼神里的内容也会越来越复杂,胡殿文属牛,年龄和我父亲相近,却不像我父亲的眼神那样“复杂”。胡殿文的眼神很纯净,用他爱人的话说,“胡殿文陪桃子的时间,比陪我的时间都多”,胡殿文显出了羞赧的神情。他爱人继续补充:“他没事儿就喜欢跑桃园里呆着,坐在桃树下面抽颗烟,瞅着树傻乐。”

起初我不太能理解这样的想法,等到拍摄结束之后,我感觉到他的确如此:桃树是他们家的经济来源,种植大桃让他的人生更加精彩。

胡殿文本来不是桃农,早些年给人拉砖搞运输,也挣不到什么钱。结婚后,爱人说种桃挣钱,再加上丈母娘也是农技员,既然有这个“人和”的优势,不如利用起来,回归农民的身份。胡殿文爱琢磨,买来好多书籍,没几年的功夫,自家的大桃已经让他们感受到了甜头,收入也逐年递增。

在农村环境中,胡殿文这样的人是非常理想的人格——懂得上进、肯吃苦、为人诚实守信,是个如意郎君和好父亲的性格构成,同样也是一个好果农所需要的条件。正是因为他总是在研究如何能够种好大桃,才让他家的桃子屡次成为“甜桃王”。耐得住辛劳,不使用剧毒农药和除草剂,使他的桃子色香味俱佳而且吃着放心,于是他的桃子才能够摆上国宴的餐桌。诚信经营,不玩儿小心眼儿,让他当上了“平谷榜样”,成为一个“明星果农”。

我们拍摄的时间,对于桃农来讲是一年当中最忙碌的时刻。因为是收获的季节,胡殿文每天都要3、4点钟起床,亲自摘桃、包桃、装箱、发快递……下午剪枝、除草、除虫。由于忙碌,胡殿文的儿子也和老板请了两个月的假,回家帮助爸妈售卖大桃。儿子对于现代科技掌握得比父母熟练,发快递这个活儿就由儿子承担了。不光如此,还给家里制作了微信、支付宝的二维码塑料牌,二维码牌子放在母亲路边卖桃的摊位上,方便开车至此的城里人的支付习惯。他家的摊位也是整条街上为数不多的可以扫码支付的,成立一道亮点。

道别之后,我们的车驶离了他家的摊位。实习生回头看了看他们,告诉我,胡殿文又骑着摩托车进了桃园。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