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雅华:不忘本来 吸收外来 面向未来(3)

林雅华:不忘本来 吸收外来 面向未来(3)

——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建构新时代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重新回顾这一段思想历史,我们会发现,中国在那样一个重大的历史转折关头,之所以会选择马克思主义,而非英美自由主义的那一套价值体系,是因为我们在马克思主义当中找到了晚清以来突然中断的绵延千年的道德理想主义,以及个人自我价值的实现方式。就此而言,德国思想传统及其衍生出来的马克思主义价值谱系与中华文明,尤其是儒家积极入世的道德理想主义非常接近。它不是黑格尔所批判的天国的理想主义,而是一种极具历史感、现实感、充满实践色彩、入世情怀的道德理想主义。正是因为如此,十月革命所送来的马克思主义,得到了广大中国知识分子的热烈响应。中国共产党的优秀理论家、革命家们在马克思主义改造现实社会的方案,尤其是历史唯物主义的现代化方案中找到了未来中国的发展方向。

经过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的努力奋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它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这是我国发展的新的历史方位。我们今天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讲社会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度融合,更需要知己知彼。一方面,我们要对西方文明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另一方面,我们也需要重新认识中国问题,重新理解中国的历史和传统。在继承和发扬的基础上,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不断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与此同时,我们还应当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不断铸就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辉煌。

责任编辑:王玮玮校对:佘小莉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