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价值内核与构建原则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价值内核与构建原则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思想和精神层面的质的规定性的科学抽象,凝结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的价值表达,也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中国梦的价值引领”。不仅充当中国梦的价值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样也可以作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的价值内核。

话语是个人或集体表达自身价值立场、观点及情感的载体,其背后是意识形态。有话语存在的地方,便有意识形态的蛰伏。孤立存在和随意性的话语无法完整和确切表达自身意识形态观点,因而较难对客体产生持续性的意识形态影响。于是,话语体系构建之必要性便成为意识形态视域下的主体共识。在意识形态的语境下,话语体系是有共同目的的,反映特定或相似倾向的话语的集合,具有稳定性、规范性、开放性的特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为内容,以传播中国思想、理论、观点、情感为目的的规范性、开放性、稳定性的话语集合。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不是现成的,需要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提炼,需要在现实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中扩充。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的建成与完善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一、建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的意义

1.摆脱西方话语霸权的重要抓手。后殖民时代,西方为中心的话语体系仍长期以主流姿态存在并影响着众多发展中国家。但是,西方为中心的话语体系并未真正实现其宣扬的所谓“普世价值”,反而使众多发展中国家陷入本土与西方价值的冲突之中,社会秩序混乱,甚至成为西方国家的附庸,主权遭受到严重的破坏。西方话语霸权是不折不扣的禁锢世界人民思想的意识形态工具。越来越多的国家意识到,“现代化”并不等同于“西方化”。并且,在某种意义上,要真正实现“现代化”必须“去西方化”,而话语体系的“去西方化”,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两极格局结束之后,福山曾抛出“历史终结论”,认为西方宣扬之价值与模式为人类追求之终点,是“人类最后一种统治形式”。但随着社会主义中国和其他非西方模式国家的崛起以及现代新自由主义秩序陷入危机,福山实质上已经抛弃了自己所谓的“历史终结论”,这是西方话语体系走下神坛的一个缩影。中国社会曾试图以西方为中心构建话语体系以期更好地融入世界。但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逐步开展,我国也逐步认识到所谓西方话语体系自身存在的弊端与背后的意识形态阴谋。只有“先立”,才能“后破”,只有一套行之有效并为人广泛接受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建立起来,才能逐步淡化西方话语体系的影响,破除西方话语体系的支配,确保意识形态领域的安全。

2.塑造中国形象、表达中国态度的话语支撑。与中国崛起相伴而来的,是国际社会对“中国模式”的关注。围绕中国崛起对世界的意义及影响,国际社会评价不一。中国的快速崛起,使许多国家尤其是周边国家不安甚至恐惧。这其中,也夹杂着一些怀有复杂目的的国家和个人,大肆宣扬“中国威胁论”,试图破坏中国的国际形象,以此阻碍中国走向世界的步伐。随着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中国打交道的国家和地区越来越多。在这一过程中,中国的国际形象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与相关国家互信关系的达成,进而影响到中国开展工作的难度。中国要避免国际上敌对势力对于国家形象的破坏,就必须掌握与自身地位相匹配的舆论引导能力,对于世界普遍关切的问题及时用中国方式传递中国声音。要实现这一目的,必须建立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可以减轻国际社会对于中国模式的质疑与误读,是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表达中国态度的话语支撑。同时,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对国内舆论界也起到引导作用,使民众认识到国家在做什么、为什么这样做,客观上有利于增强国家凝聚力,树立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3.发展社会主义哲学社会科学的应有之义。话语影响着思维方式,并影响着真理生成的进程及结果。在现代社会,真理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是“科学”,而“科学”生成的过程和结论并不是完全客观与不可怀疑,它往往与阶级利益与个人利益存在“斩不断理还乱”的密切联系。无论一个学者试图怎样客观的描述世界,其所谓“科学”的结果也必定带着阶级与意识形态的烙印。真理永远是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的统一,这在哲学社会科学中的表现更加明显。当今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出现了明显的这种迹象,他们把意识形态渗透同社会科学发展紧密联系起来,通过宣扬所谓科学经济学、科学政治学和科学法学等形式在全球推广他们的社会价值观。这种方法很容易给人们造成一种迷惑的假象:他们没有推广他们的价值观,他们推广的是科学,而科学都应该是正确的。价值观的推广被裹挟在哲学社会科学之中,并影响着哲学社会科学的再生产。当前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界存在着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许多学者在进行科学研究时所用的理论、方法、话语“言必西方”,似乎认为西方的科学最客观、最接近真理。实际上,这就陷入了一种恶性的循环:我们思考的方式是西方的,评判的标准是西方的,得出的结果是符合西方价值观的,而符合西方价值观的结果又通过西方的思考方式与评判标准去验证。哲学社会科学在某种程度上被“归化”了,产出的部分成果看似是“科学”,却常常与我国实际需要相悖、与我国实际情况相左。因此,建立起一套反映党和国家实际需要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话语体系十分重要。哲学社会科学要生成真理,必须直面国家与民族。在中国视野下,就是要运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去生成和表达哲学社会科学。这既能确保哲学社会科学的表达方式的社会主义性质,同时也决定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思维方式与评价方式的社会主义性质,是发展社会主义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应有之义。

责任编辑:王妗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