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党建> 正文

胡敏:全面理解党的十九大精神核心要义的“十个为什么”——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大精神(8)

五、把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放在突出位置

为什么将“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放在突出位置?因为它主要是从经济层面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尤其是解决经济领域中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结构性失衡问题。

十九大报告的第五部分提出,要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报告首次提出现代化经济体系,并将其放在重要位置,因为构建现代化国家要有现代化经济体系来支撑。

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这段话明确地提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目标、内涵和着力点。要解决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就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现代化经济体系有两个着力点:一是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这是支撑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产业基础。二是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要有经济体制的基础,报告提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这一经济体制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也能使产权得到有效保护,生产要素得到自由流动、企业实现优胜劣汰。再有,我们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和区域发展政策都能有效、有度地发挥作用。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核心内容是,既充分体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又构筑起动力支撑、产业支撑和经济体制支撑。

实际上,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还包括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以及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形成竞争公平有序的市场机制,构建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

六、为什么强调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长期奋斗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的必然结果,是坚持党的本质属性、践行党的根本宗旨的必然要求。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政治制度模式,政治制度不能脱离特定社会政治条件和历史文化传统来抽象评判,不能定于一尊,不能生搬硬套外国政治制度模式。在中国,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是符合我国历史文化和社会政治条件的,也是在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伟大实践中得到充分检验的。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七、为什么强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其核心就是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要特别强调的是,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既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应该而且一定能够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在实践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

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这是从思想涵养方面坚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八、为什么从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入手建设美丽中国

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并对其进行了全面部署。

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必须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

责任编辑:张一博校对:田甜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