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应对之策
在“中等收入陷阱”讨论中,拉美国家常常被视为典型案例。这些国家落入“中等收入陷阱”后所暴露出的问题集中表现在,经济增长过度依赖资源开发、贫富差距悬殊,没有技术进步的单纯资本积累使得本国产业链既无法与低收入国家竞争,也无法与高收入国家抗衡。而观察中国不难发现,我们早已吸收了拉美国家的发展教训,不仅没有走上拉美老路,而且走出了新型工业化道路。
大力转变发展方式,走绿色工业化之路。近年来我国蓬勃发展的绿色金融,是绿色工业化之路的最好体现。具体而言,绿色金融通过信贷、债券、基金、保险等工具和政策,将资金引导到环保、节能、清洁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等项目中。运用如贴息、担保等方式,提高绿色项目的投资回报率和融资可获得性,抑制污染性项目的投资。目前,中国的绿色金融已经对绿色投资产生了巨大推动作用。截至2016年初,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信贷余额8.08万亿元,贷款所支持项目预计可节约标准煤2.21亿吨,节约水7.56亿吨,减排二氧化碳当量5.5亿吨、二氧化硫484.96万吨。银行业以外的金融部门,也以多种创新方式促进绿色投资形成。中国仅花了两三年时间就发展成了全球最大的绿色债券市场。
大力振兴实体经济,打造世界制造强国。近年来,中国一直把振兴实体经济和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放在重要位置,从出台“中国制造2025”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都表现出中国要牢牢抓住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这一历史机遇的决心。目前,中国的产业链向着高端化的方向加速迈进,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农机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等重点领域,中国企业正在或有望走到世界前列。预计在2025年,我国将迈入制造强国行列。世界制造强国建设,无疑将为我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打下坚不可摧的经济基础和产业根基。
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更加注重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大力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优化城镇布局,发展生态文明,提供充足就业岗位,提高城镇化质量。大力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逐步实现城乡居民基本权益平等化、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城乡居民收入均衡化、城乡要素配置合理化、城乡产业发展融合化。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承诺到2020年让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中国的反腐力度也是前所未有的,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极大赢得了党心军心民心。
上述三大举措,足以保证中国不会重蹈拉美国家覆辙,不落入“中等收入陷阱”。事实上,中国还采取了一系列科学措施,确保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促进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作出了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重大判断,把认识、把握、引领新常态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做好经济工作的大逻辑,并初步确立了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经济政策框架,构建了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的政策体系,贯彻了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在科学的经济建设思想指导下,中国经济朝着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向着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