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摘要: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承载崇高历史使命的政党,自成立以来矢志不渝坚持为人民谋幸福、为国家谋复兴,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坚决改变管党治党宽松软状况,全面开创了党和国家事业新局面。回顾96年来党的历史尤其是过去五年取得的历史性变革和历史性成就,办好中国的事情,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毫不动摇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党的全面领导的历史逻辑

在无产阶级革命时期,领导权问题一直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的重要问题。一般说来,无产阶级的力量在革命运动的初期还很弱小,这就注定了无产阶级只能同其他阶级结成联盟。随着革命发展和无产阶级政党的建立,无产阶级的先进性日益体现出来。因而,无产阶级必须在联盟中保持独立地位并争取领导权,这既是策略上的需要,更是壮大革命力量的需要。

除了在革命联盟中掌握领导权,无产阶级还必须在本阶级和群众运动中掌握领导权。第一,无产者不能自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必须由本阶级的先进分子组成马克思主义政党率领他们前进。第二,不能把党员和一般群众混为一谈,党的先进性注定了党员干部对普通群众具有示范带领作用。第三,党是无产阶级联合的最高形式。无产阶级革命不仅要产生自己的政党组织,也要产生自己的工会、青年团、妇联等群众组织,在所有这些联合形式中,党是最高的联合形式。为此,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党是“工人联合会的中心和核心”,列宁也强调党是“无产者的阶级联合的最高形式”。

马克思列宁主义政党学说对中国共产党影响深远。党的二大通过《关于“民主的联合战线”的决议案》,强调中国共产党应该联合全国革新党派,组成民主的联合战线,以扫清封建军阀推翻帝国主义压迫,建设真正民主政治的独立国家为职志;党的四大报告指出,中国的民族革命运动,必须有最革命的无产阶级有力的参加,并且取得领导的地位,才能得到胜利。1935年12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瓦窑堡会议首次提出了民族统一战线中“革命领导权”的问题。革命战争年代的经验和教训表明,中国共产党放弃统一战线领导权,就会付出惨重代价。

马克思主义政党在革命的时候需要强调党的领导权,执政以后也必须牢牢掌握领导权。1917年11月,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率先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无产阶级政党第一次在一个大国执政,首先面临的问题是该采用何种政党制度。马克思主义者对这一问题的回答是,社会主义国家无论实行什么样的政党制度,都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不能像资本主义国家那样实行轮流执政。在实行多党合作制国家,共产党与其他政党的关系,不是对抗关系,也不是对等关系,而是领导与接受领导的关系。

新中国建立后,中国共产党依然高度重视党的领导权问题。毛泽东同志多次强调“我们是坚持无产阶级对于一切问题的领导权”,1962年1月30日,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毛泽东同志指出:“工、农、商、学、兵、政、党这七个方面,党是领导一切的。党要领导工业、农业、商业、文化教育、军队和政府。”1973年12月14日,毛泽东同志在同中央政治局部分成员谈话时指出:“政治局是管全部的,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

经过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艰难探索,党的领导体制机制逐步完善,党的领导权基本巩固。邓小平同志在1980年8月发表了《党和国家领导体制改革》的讲话,提出了“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的命题。1982年,彭真同志主持宪法起草工作,把“党的领导”写进宪法序言。

在革命、建设、改革的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体制机制逐步完善。在党内,通过民主集中制这个根本组织原则,形成强有力的集体领导和领导核心相结合,塑造党中央集中统一权威;在统一战线中,中国共产党通过协商、示范、说服、带领和引导等方式,牢牢掌握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权;在人民大众中,通过党员干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实现党的领导;在局部执政条件和全面执政条件下,发挥党的各级组织统揽全局、协调各方作用。

从历史逻辑来看,党的领导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成功的基本前提,也是改革开放沿着正确方向进行的根本保障。

责任编辑:张弛校对:王梓辰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