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没有登基为皇 却把控朝政的女强人 (3)

古代没有登基为皇 却把控朝政的女强人 (3)

摘要:中国历史是男人的舞台,是一部男人的历史,大多数的时候,女性是男人的附属物,她们连自己的独立人格都没有,更不用说登上政治舞台了。但是,由于特殊的历史机遇,在某些朝代的个别阶段,也出现了女人从幕后走到台前,越俎代庖,实际掌控朝政的情况。除了大名鼎鼎、敢于公开称帝的武则天之外,还有一些女主选择了垂帘听政等其他形式控制皇权,从而成为名副其实的无冕之王。

5、北宋章献刘皇后

章献明肃皇后,名刘娥(968年—1033年),祖籍太原,是宋真宗赵恒的皇后,宋朝第一位摄政的太后,功绩赫赫,常与汉之吕后、唐之武后并称,史书称其“有吕武之才,无吕武之恶”。刘娥十三四岁的时候,嫁给一名青年银匠龚美,刘娥嫁夫随夫,跟着龚美一起来到京城开封谋生。襄王赵恒(即后来的宋真宗)当时尚未婚配,听说蜀女才貌双全,便让随从去暗暗物色一名。刘娥随夫抛头露面击鼓挣钱,自有美名在外,为赵恒的随从们所知,龚美得知是王府选姬,不愿放弃,改称是刘娥的表哥,让刘娥入王府。

宋太宗至道三年,五十九岁的宋太宗赵光义病逝,遗诏传位于已立为太子两年的赵恒。赵恒继承大统,景德元年(公元1004)的正月封刘娥为四品美人,刘娥正式成为后宫妃嫔的一位。刘娥虽然已经36岁,可是她聪慧温柔,一直获得真宗的专宠,很快晋封为二品修仪,又封为一品德妃。大中祥符五年(公元1012)十二月,四十四岁的刘娥终于成为大宋王朝的皇后。身为皇后的刘娥,却不像其他妃嫔只知争宠,她才华超群,通晓古今书史,熟知政事,每每襄助真宗,真宗根本离不开她。每日批阅奏章,刘皇后必侍随在旁。外出巡幸,也要带上刘娥。天禧四年二月(公元1020),真宗患病,难以支持日常政事,上呈到皇帝那里的政务实际上都由皇后刘娥处置。后来,真宗更是病重,下诏:“此后由皇太子赵桢在资善堂听政,皇后贤明,从旁辅助。”此诏书便认可刘娥裁决政事的权力。乾兴元年(公元1022)二月,54岁的宋真宗赵恒病逝,太子赵桢即位,这时只有十一岁,实际上由刘娥处理政务。当年六月,刘娥开始和仁宗赵桢一起听政决事,正式垂帘。自此,皇太后刘娥成了大宋王朝真正的统治者。刘娥号令严明,赏罚有度,虽然难免有些偏袒家人,但并不纵容他们插手朝政。在大是大非面前,她更尊重士大夫们的意见,王曾、张知白、吕夷简、鲁宗道都得到了她的重用,刘氏姻族也没有做出为害国家的祸事。刘娥也非常简朴,当初身为皇后时服饰简朴,当了太后依然未改习性。

刘太后是一位有作为的女政治家,她垂帘听政期间,先是铲除了奸臣丁谓,夺回大权,然后停止了真宗末年推崇道教的狂热宗教活动。此后,刘太后在澄清吏治,兴修水利等方面,也有所建树。刘太后掌权期间,成都富商还印制了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明道二年(公元1033)二月,还政于儿子仁宗,实际执政长达十一年之久。三月,刘娥病逝于宝慈殿,享年六十五岁,谥号章献明肃皇后。她垂帘听政的执政方式后为慈禧太后所推崇和效仿,但是民间广为流传的《狸猫换太子》故事则是对她的扭曲和丑化。

责任编辑:杨雪校对:李天翼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